近日,挪威公路聯合會(OFV)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挪威新車注冊量達1.94萬輛,電動汽車份額達到近87%,創歷史新高。該機構表示,3月挪威汽油和柴油車占銷量的僅為2.7%,混合動力汽車的份額約為10%。預計到今年年底,挪威電動汽車的份額將達到90%。
挪威的電動汽車滲透率近年來一直不斷刷新著歷史記錄,自2018年突破30%以后,持續以年均超10個百分點的速度不斷增長。至2022年,挪威共售出13.83萬輛純電動車,占新乘用車總銷量的79.3%。八成的電動汽車滲透率不僅刷新了自身的歷史紀錄,也創造了全球最高水平。
對于一個人口不到600萬的北歐小國,而且挪威本身是歐洲主要的天然氣和石油生產國之一,并在1980年第三次石油危機中受益,是什么讓挪威的電動汽車普及率走到了世界前列?
首先這與挪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因為地處北極圈、三面環海,挪威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很大,迫使當地政府需格外重視環保問題。為此,挪威想撕掉“石油”的標簽,加速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傳統汽車。挪威計劃在2025年就禁售燃油車,而在歐盟的計劃中,這一目標要到10年后才可能實現。
為了鼓勵電動汽車發展,當地政府對于電動汽車的扶植政策也比較激進。在挪威,購買純電動車不需要繳納購置稅、進口稅和買家增值稅,開車上路還可以節省至少50%的通行費。與之相對的,政府提高了與傳統燃油車的各類污染相關的稅種。
從購車支出上便可看出挪威政府對電動汽車的大力扶持。一輛新的全電動日產聆風起價為21.99萬挪威克朗,而大小類似的燃油車福特福克斯起價為39.51萬挪威克朗。近一倍的價差無疑會讓消費者將選購的天平向電動汽車傾斜。
除了免稅優惠外,挪威還對電動汽車給予了路權優惠。平日開電動車上路,可以在高峰期使用公交車專用通道。在過路費、城市中心地區的停車費和擁堵費方面,電動車車主也可享受不同程度的減免。
挪威在大力推廣電動車時,也十分重視充電樁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緩解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問題。根據歐洲替代燃料觀察組織(EAFO)的報告,挪威早在2020年底就已經建成的充電樁數量為1.87萬個,意味著平均每1萬名挪威居民就擁有35個充電樁,主干道每百公里有2到3個充電樁,充電樁網絡的覆蓋已經相當廣。
大力構建充電基礎設施之外,由于寒暖流的交匯,即使在冬季,挪威沿海大部分海面都不會結冰,惡劣的嚴寒天氣影響動力電池續航的情況并不會出現,這也可讓車主們放心大膽使用電動汽車。
以高額補貼和各種優惠為基礎,輔以基礎設施建設,加上本國特殊的國情,獨特的“挪威模式”推動著電動汽車在當地民眾之間接受度不斷提高,滲透率也不斷提高。
由于缺少本土品牌,挪威對于進口車的政策也有其特殊之處,國外新能源汽車公司無需繳納進口關稅,而且他們也面對著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目前,包括小鵬、蔚來、比亞迪和嵐圖等中國品牌已在當地銷售新能源汽車,其中不少品牌更是將挪威作為出海的第一站。
2020年底,小鵬汽車運往歐洲市場的首批100輛G3車型抵達挪威;2021年5,蔚來宣布正式進入挪威市場;同年8月,比亞迪唐EV挪威上市暨首車交付活動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去年11月底,嵐圖首批500臺嵐圖FREE抵達挪威,開始啟動交付。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由于挪威對電動車進口采取免關稅政策,設施也較為完善,同時消費者對電動車產品的認可度也較高,且挪威市場規模較小,適合中國品牌試水。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多年來,挪威一直對所有電動汽車實施免征購置稅和其他優惠政策,這在帶動電動汽車銷量飛速增長的同時,也給挪威政府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以去年為例,各類優惠政策導致挪威損失394億挪威克朗財政收入。
今年1月1日,挪威政府規定免除25%增值稅的待遇僅適用于購車費50萬挪威克朗以下部分,相當于取消了對高端電動車的免稅待遇。隨著電動汽車逐漸普及,“挪威模式”也在不斷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