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聚美麗 Lucky
編輯|木頭
4月20日,歐萊雅集團公布了2023年Q1財報。作為全球最大美妝玩家,歐萊雅集團再次用業績證明其身為全球最大美妝玩家領導者的實力。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其在中國大陸市場在內的美容市場的增長、增速卻都不如前幾年。
先來看下歐萊雅集團第一季度財報關鍵數據:
2023年Q1歐萊雅集團銷售額為103.8億歐元(約合783億元人民幣),基于可比的合并范圍和恒定匯率,同比增長13.0%;按固定匯率和貨幣波動產生的影響計算,同比增長14.6%;
在歐萊雅集團旗下的所有部門的都獲得了增長,其中,大眾化妝品部門的每個全球品牌都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截止3月底,歐萊雅集團皮膚美容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30.6%,其中歐洲和新興市場的增長速度加快;
除北亞外,每個地區都呈兩位數增長,而北亞地區銷售額持平則是由于年初中國大陸的美容市場出現下滑,導致1月份庫存減少。
歐萊雅首席執行官Nicolas Hieronimus葉鴻慕對這些數字做出了評價:“歐萊雅集團在第一季度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雖然這樣的表現尚未從中國的重新開放中受益,但卻展示了歐萊雅集團的平衡多級模式的優勢。”
大眾化妝品、皮膚美容雙位數增長
按部門來看,歐萊雅氛圍專業美發產品、大眾化妝品、高檔化妝品、皮膚美容四大部門,其中皮膚美容是以前的活性健康化妝品部。
從財報數據來看,截止3月底,上述四大部門銷售額分別為11.4億歐元(約合86億元人民幣)、38.2億歐元(約合288億元人民幣)、37.3億歐元(約合281億元人民幣)、16.9億歐元(約合127億元人民幣)。
其中,大眾化妝品部門是貢獻最大的,其次是高檔化妝品,分別同比增長14.7%(合并增長15.7%)、6.5%(合并增長7.7%)。財報指出,大眾化妝品開局增長超過高檔化妝品部門的原因是推行了高端化戰略。
另外,從大眾化妝品部門下的品牌表現來看,包含巴黎歐萊雅、美寶蓮、NYX等內的彩妝是其中增長最快的類別;在頭發護理方面,巴黎歐萊雅的Elve Bond Repair使該部門在該類別中實現了增長。
與前幾個季度相比,歐萊雅高端化妝品部門增速加快了,尤其是在香水品類上。在Yves Saint Laurent 及其三大支柱Libre、Y 、Black Opium的推動下,進一步擴大了領先地位。另外,財報中指出,該部門在護膚品方面的表現主要受益于Helena Rubinstein、Takami的成功。
其中,日式高端護膚品牌Takami,是于2020年底加入歐萊雅集團高端化妝品事業部的,在2021年全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中,Takami“小藍瓶”已是日本當地市場電商渠道高端護膚所有品類中,銷售排名第一的產品。
除了大眾和高端化妝品部門外,歐萊雅集團財報中較為引人關注的數據是皮膚美容部門,同比增長30.6%(合并增長34.6%)。
據財報指出,其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全球皮膚化妝品市場。從所涉及區域來看,其在所有地理區域都實現了高增長,其中,歐洲和新興市場在加速增長。
從品牌的表現來講,理膚泉是該部門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主要受益于旗下應用 UVMune 400防曬技術的產品和Cicaplast(祛痘印疤痕系列);同時,修麗可和歐萊雅集團收購的美國高端院線護膚品牌Skinbetter Science在第一季度也有著不錯的表現;CeraVe適樂膚則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而專業美發產品部門也繼續保持了上升勢頭,同比增長7.6%(合并增長9.8%),并在所有區域實現歷史性的市場份額增長,尤其在中國大陸、印度和英國表現很好。
在品牌貢獻上,主要增長是由巴黎卡詩Kérastase推動的,主要得益于其在沙龍、美國分銷商SalonCentric網絡和電子商務的全渠道布局,而這一品牌在2022年財年的銷售額已首次突破了10億歐元(約合75億元人民幣)。
中國在內的北亞區域僅同比增長1.9%
按地理區域來看,2023年Q1,除北亞外,歐萊雅集團在其它市場中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歐洲市場銷售額為33.3億歐元(約合2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合并增長16.6%),是歐萊雅集團的第一大貢獻者。
據財報指出,在化妝、香水和護膚品類別的推動下,歐洲美容市場在第一季度保持活躍,且在大眾化妝品部門和皮膚美容部門是穩步增長的,具體到國家市場上,歐萊雅集團在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波蘭都表現出色。
北美地區則由于歐萊雅集團的創新能力和價值化戰略,增長繼續加速,至16.6%(合并增長22.2%),銷售額為26.9億歐元(約合203億元人民幣)。
而另外兩個取得雙位數增長的區域分別是,以SAPMENA – SSA(南亞太平洋、中東、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前者同比增長26.7%,銷售額為8.4億歐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后者同比增長22.3%,銷售額為6.8億歐元(約合51億元人民幣)。
從財報分析來看,在SAPMENA,歐萊雅在所有部門和類別中都取得了增長,主要系受到澳大利亞和泰國旅游業反彈的推動;在印度,電子商務的活力以及消費者和專業渠道的護膚和護發類別推動了業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在大眾化妝品部門和皮膚美容部門的推動下,歐萊雅集團保持高增長。
而在拉丁美洲,巴西和墨西哥是最大的貢獻者,其中大眾化妝品部門和皮膚美容部門表現不錯,另外,在美寶蓮、理膚泉、CeraVe適樂膚、L'Oréal Paris巴黎歐萊雅、卡尼爾等品牌在該市場的銷售也都獲得了增長。
在一串雙位數增長的區域市場中,以中國為區域總部的北亞區域僅同比增長1.9%,銷售額為28.3億歐元(約合213億元人民幣)。
結合財報內容來看,歐萊雅集團表示,由于健康狀況的演變,中國大陸在年初有所下降,這導致了1月份的庫存減少。
但從2月開始,中國消費者對美容的需求恢復了,實體店的腳步也恢復了。是以,歐萊雅集團認為“旅行的逐步恢復使香港、澳門和海南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游客:這是歐萊雅準備抓住的機會。”
“狂飆”的歐萊雅集團“失速”中國市場
不過,從近年來歐萊雅集團發布的財報來看,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增速明顯在下降。
2019年財報顯示,歐萊雅集團在全球市場取得8%的增長,增速為十年新高,而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速是全球的4倍以上,具體來看,歐萊雅中國在2019年增幅超35%,是15年來最快的增長速度。
在歐萊雅集團十年來首次營收、利潤雙降的2020年,歐萊雅中國的表現仍是亮眼的,彼時,中國市場營入同比增長27%,且歐萊雅中國所有部門均取得兩位數增長。
在2021年,盡管財報指出,歐萊雅集團第四季度增長與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緩,但歐萊雅中國在疫情后的兩年里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第三季度的營收比2019年增長42.8%。
然而,到了2022年,雖然歐萊雅集團在全球5大業務區域均實現了正向增長,但中國所在的北亞區域僅實現6.6%的同比增長,在五大區域中增速最低(排除匯率等因素的影響)。其中,中國大陸的增長率僅為5.5%。
這一數字與2019年的相比,增速下降了7倍。而在2023年Q1中,有關中國大陸的數字雖然沒有具體呈現,但從財報披露和葉鴻慕對財報的評論中,可以看到此前在中國大陸市場一路狂飆的歐萊雅集團,近兩年有些失速。
即便如此,歐萊雅集團仍然對中國市場抱持重視和期待。今年3月份訪華的葉鴻慕堅信,“中國會成為歐萊雅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場。”
為此,歐萊雅集團在中國的投資步伐也不斷加快,譬如在2022年其在中國成立了首家投資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并投資了中國本土香氛品牌聞獻;又如,今年3月,歐萊雅中國與南通崇川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歐萊雅中國高檔化妝品智能運營中心落戶南通。
此外,前段時間全行業關注的歐萊雅收購Aesop伊索事件,在葉鴻慕看來,或也能助力歐萊雅在中國的發展。“我們將助Aesop伊索釋放巨大增長潛力,抓住當前所有的上升趨勢,尤其是在中國和旅游零售領域。”
以上種種舉措,或許也是歐萊雅集團在此次財報中仍對中國大陸市場在內的美容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原因。
葉鴻慕在財報中展望道:“我們有能力繼續超越市場,并在2023年實現又一年的銷售和利潤增長。”
信息來源:歐萊雅集團2023年Q1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