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今年五一,全國各地街頭巷尾都是騰騰煙火氣,而這無疑就是重新被激發的居民消費力。由此,市場也開始關注并期待大消費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如細分的白酒、乳制品、休閑食品等。與之同時,業內上市公司的2022年報及2023年一季度報也悉數出爐。
根據申萬數據,2022年食品飲料行業收入9821億元,同比增7.9%;凈利潤1792億元,同比增12.7%。
著眼2023年,隨著行業需求明顯回暖,整體業績同比有較大提升態勢。根據申萬數據,2023年一季度食品飲料行業收入3001億元,同比增10.9%,凈利潤719億元,同比增18.5%。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1-2月短期消費復蘇爆發式增長后目前逐步進入觀察反饋窗口期,長期主義下外資并未因為短期復蘇邊際減弱而出現預期波動,對全年復蘇保持樂觀。
白酒“馬太效應”加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963家,較上年減少2家;白酒產量671.24萬千升,同比下降5.58%;實現營業收入6626.45億元,同比增長9.64%;實現利潤總額2201.72億元,同比增長29.36%。
2022年,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28.87億元,比2021年增長15.23%;凈利潤1305.1億元,增長20.33%。整體來看,近三分之一營收及近半凈利潤仍是由“茅臺造”,白酒行業“一超多強”的格局未變。
從營業收入看,2022年白酒股排名前五的企業依次為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同期,從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白酒股排名前五的企業依次為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
可見,白酒行業保持“強者愈強”的形勢。
(白酒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表現,制圖:每日財報)
《每日財報》關注到,排行靠前的行業龍頭保持好的營收和利潤,后面的酒企則出現較明顯的分化,有多家利潤出現負增長。
比如,順鑫農業營收和利潤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口子窖、金徽酒、伊利特,利潤也出現了兩位數以上下滑。此外,金種子酒繼續虧損,而ST皇臺卻終于實現扭虧,有了700萬以上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家酒企主要為區域酒企。根據財報,口子窖營收主要來源仍依賴安徽大本營;金徽酒的主要銷售區域則集中在甘肅省內。究其根本,對于區域酒企出現的業績下滑,一方面頭部酒企下沉對區域酒廠造成巨大的擠壓,另一方面,非頭部的酒企面臨更大的品牌傳播成本和消費者教育成本。
乳業超七成凈利下滑
就乳制品領域而言,2022年壓力巨大。受外部環境影響,終端客流減少、物流運輸受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乳制品行業的挑戰迎來高潮。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業乳制品產量為3117.7萬噸,較2021年上漲2%,行業增速有所回落。
綜合乳業板塊來看,伊利、蒙牛營收依舊穩居乳企頭部陣營。去年“乳業雙雄”伊利、蒙牛依舊引領乳品版,分別實現1231.71億元、925.93億元營收。
與此同時,百億營收榜單中再添一員。新乳業憑借收購,成功登上百億營收榜單。截至2022年,百億營收榜單中共7家企業,分別為伊利、蒙牛、飛鶴、光明、優然牧業、現代牧業、新乳業。
在營收增幅方面,2022年A股市場中共有12家乳企的營收實現正向增長。其中,西部牧業以17.43%的同比增幅錄得最高。具體看來,營收增幅錄得雙位數的乳企分別為西部牧業、海融科技、天潤乳業、皇氏集團、新乳業、伊利,而妙可藍多、一鳴食品、貝因美等6家營收增幅在個位數。
另一端,含光明乳業、燕塘乳業、品渥食品、三元股份、陽光乳業、麥趣爾在內的6家企業營收出現下滑。其中,麥趣爾“頹勢盡顯”,較上年同期下滑13.71%,在18家乳企中墊底。
2022年,A股19家上市乳企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麥趣爾、一鳴食品、貝因美凈利潤凈同比下滑超100%,分別下降2002.79 %、737.89%、340.06%,并分別虧損3.51億元1.29億元和1.76億元。
可見,行業成本端等壓力的顯著擠占下,中小乳企所要承受的發展阻力是巨大的。接下來,乳制品行業很有可能迎來小范圍洗牌。
休閑食品業績分化明顯
在休閑食品板塊,伴隨著消費群體年輕化,我國人均休閑零食消費持續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6年至2022年,我國休閑零食行業市場規模從8224億元增長至1.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
可以說,在休閑食品板塊,最大的變化就是三年疫情對線下門店客流帶來的沖擊,尤其是去年,門店客流量減少,物流運輸受限,休閑零食行業在承壓之中謀求轉型。在消費場景多元化下,產品分類更加細致,渠道格局日益生變。
據《每日財報》梳理,A股21家休閑食品企業,去年整體的盈利能力發生明顯下滑,降幅超過三成。有18家公司實現盈利,僅有8家公司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較上年增加一家。
2022年,21家休閑食品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726.40億元,歸母凈利潤總和為42.96億元,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40%和-30.41%,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9.5%和6.79%。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鋪子業績首超三只松鼠邁入行業第一,實現營收94.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35億元,較上年雙雙增長。而處于轉型陣痛期的三只松鼠2022年業績沒有好轉,報告期內營收72.93億元,同比下降25.35%,歸母凈利潤1.29億元,同比下降68.61%,自2019年上市以來營收規模持續下滑。
此外,鹵制品行業幾家公司在2022年的日子似乎也不太順利,“鹵味三巨頭”營收和凈利潤也基本呈下滑狀態。
像絕味食品2022年營收66.23億元,同比增長1.13%;周黑鴨2022年營收23.43億元,同比下滑18.3%;煌上煌2022年營收19.54億元,同比下滑16.46%。
(休閑食品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表現,制圖:每日財報)
對于鹵制品行業的暗淡,《每日財報》認為,一方面是去年以來鴨副價格處于上漲階段,上游養殖成本不斷增加,企業毛利率持續承壓,另一方面禽類屠宰和養殖企業不定期關停,導致產能受限,所以鴨農提高鴨副產品價格,平衡整鴨毛利。
最終,這些因素必然導致行業洗牌加速,腰部以下企業加速退出,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但這并不意味著頭部企業的相安無事,他們也同樣面臨挑戰,像原材料、物流、人工成本增加等影響。以小見大,大消費領域的回暖,意味著各細分行業階段性“洗盤”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