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一次“歧視”舉報,讓香港航空公司國泰航空(00293.HK)站上風口浪尖。
5月24日,國泰航空行政總裁林紹波在出席“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論壇”間隙,向包括界面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用普通話致歉,并回應了國泰航空空乘風波。
林紹波指出,調查已經完畢,這件事將告一段落,公司已于23日晚上解聘涉事人員:“我們再次重申,對于個別員工嚴重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及道德準則的行為,國泰航空將秉持零容忍的態度,類似情況不容忍再發生。”
“這次事件對于國泰也是一個機會去檢討國內的服務。”林紹波表示,未來將親自領導跨部門的小組,作出全面的檢討并檢視各種可能性,重新檢討公司的服務流程、人員培訓,相關的結構和制度,以提升企業文化,進一步提高國泰航空的服務:“在檢討當中,最重要的是確保所有國泰員工必須尊重每一個旅客,提供專業而且是一致的服務。”
被問及是否會聘請以國語為母語的人員,林紹波回應道,公司空乘人員已經非常國際化,掌握不同語言,將來會進一步檢視空乘人員的組合和語言能力。
同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該論壇時對事件表態。他提到,已向國泰航空行政總裁林紹波提出此次事件屬于嚴重事件,“ 破壞了香港一向的尊重、有禮的文化和價值觀”,國泰航空需進行檢討,類似情況不容再次發生。
事件需要追溯至5月22日,有旅客在網絡平臺舉報國泰航空空乘歧視非英語乘客。根據曝光的錄音,在國泰航班CX987上,一位空乘以英文明確表示,如果乘客不能用英語溝通,就不能獲得毛毯服務。舉報亦指出,聽到后艙乘務員用英文及粵語抱怨、歧視乘客。
事件公開后持續發酵。5月22日至23日,國泰航空先后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聲明并致歉。根據最新于23日深夜發布的聲明,公司已對三位涉事的空中服務員予以解聘。
成立于1946年的國泰航空是香港、內地航班往來的重要航司。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19年世界航空運輸業統計報告,國泰航空集團在疫情前是全球第八大國際客運航空公司及第三大國際貨運航空公司。
截至2022年底,國泰航空連同其附屬公司在全球用超過21200名員工,其中在香港雇傭的員工約17400人。
由于疫情影響,2022年國泰航空持續虧損,虧損額擴大至65.48億港元,同比擴大18.5%。林紹波曾在年報中稱,客運方面,國泰航空的策略核心是“在連接大灣區城市與香港國際機場上,為旅客提供無縫、輕松及不同的跨境接駁體驗”。
兩地通關以來,國泰航空客運量大幅提升。1-4月,載客人數接近600萬人次;同期內地的收入乘客千米數按年上升972.1%。
受此風波影響,國泰航空股價也有所下滑。截至5月24日午間收盤,國泰航空報7.51元/股,跌幅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