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汽車預言家
5月25日,長城汽車在自己的官方媒體上公開發布了聲明,稱自己于4月11日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簡單而言,長城的這個舉報的意思是比亞迪兩款車用的是常壓油箱,不是高壓油箱。常壓油箱汽油蒸氣會污染大氣,不符合國家對汽車產品的要求,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進行立案。
針對長城汽車的公開舉報,比亞迪方面緊急公開回應稱,“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利!”
此外,比亞迪聲稱:長城所說的情況,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保管并安排送檢,中汽中心(天津)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測。比亞迪認為測試車輛嚴格來說,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即應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及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里程僅為450-670公里。鑒于以上,我們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長城不能以此作為依據!
總而言之一句話,比亞迪認為: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長城舉報無中生有,惡意中傷。
這是繼2018年,格力和奧克斯互相舉報之后,國內企業在相互競爭中的又一次企業相互間的互撕。為此,汽車預言家第一時間聯系到了涉事多方,全面分析事件的起因經過。
01 當事雙方:以官方通告為主,沒有進一步消息披露
25日中午,汽車預言家針對這一事件,分別致電了長城汽車和比亞迪汽車方面。
長城汽車公關部相關人士表示,以聲明信息為準,長城汽車正在密切關注立案及處理進展。但同時,對方也表示公司領導將視情況,安排相關渠道進行更進一步的信息披露。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則在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表示,一切以比亞迪的官方回應為準。但在采訪中,李云飛表示都是中國品牌,沒有必要鬧到這一步,讓別人看笑話。
截止目前,雙方關于這一事件再未做出相關回應。
02 導火索:高壓or常壓油箱?
在此次事件中,長城汽車在公告中認為,比亞迪兩款車型使用了常壓油箱,導致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的燃油蒸發排放不合格。
天津大學教授,原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在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表示,國六排放標準中增加了蒸發排放控制要求,簡單來說就是要對車輛油箱內的汽油蒸發水平納入考核。常壓油箱如果不添加輔助設施的情況下,油氣蒸發量很難做到合格。高壓油箱通過技術將油箱內產生的油蒸氣控制在油箱內,不向外界排出。這類油箱,從結構、工藝、材料較常壓燃油箱都有較大的提升,成本是常壓燃油箱的2-3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工程開發方面專家表示,目前針對國六燃油蒸發排放要求,幾乎所有企業都對燃油蒸發排放進行了重新設計和梳理。主要方向一個是常壓油箱+輔助設施,另外一個是高壓油箱。
該工程師表示,對于普通燃油車而言,常壓油箱+輔助設施可以在一定情況下達到限制要求。核心的原因在于輔助裝置可以將蒸發油氣引入發動機燃燒。但對于PHEV以及其他混動車型而言,EV模式工況下發動機不介入工作,但蒸發排放始終在繼續,常壓油箱+輔助設施極易造成排放外溢。
所以通常一般情況下,PHEV以及混動車型大多數會在燃油蒸發驗證中,直接采用高壓油箱。
不過,姚春德也明確表示,常壓油箱也可以做到油氣蒸發排放達標。但關鍵的問題在于要對油氣管路做全新設計,增加相應的輔助設施,經過實驗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除了比亞迪外的PHEV車型,全部都是采用高壓油箱。
根據國家專利局數據,比亞迪曾經在2021年3月申請過關于油氣管理系統的專利,該專利可以通過燃油蒸汽回收,解決排放的問題,但尚不清楚比亞迪是否將該專利應用到實際產品中。
汽車預言家就秦PLUS和宋PLUS兩款DM- i車型是否搭載“常規油箱”致電比亞迪經銷商,經銷商對此表示不知情。但經銷商聲稱,只要有合格證,一定是合格的,并告知記者不要為之擔心。
03 測試究竟合不合規?
此次針對長城的舉報,比亞迪的回應中并沒有提常壓or高壓油箱,而是對長城所謂的證據材料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
比亞迪方面表示,長城所說的情況,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保管并安排送檢,中汽中心(天津) 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測。測試車輛嚴格來說,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即應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及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里程僅為450-670公里。
有權威專家表示,比亞迪想要突出的關鍵點在于長城送檢流程不規范,檢測結果也沒有科學性,因此所謂的舉報沒有意義。
汽車預言家就比亞迪所說的測試情況,致電長城汽車方面相關人士,對方表示對比亞迪所說的測試情況不做任何回應。
隨后,汽車預言家連線中汽中心(天津)方面,該機構負責人明確表示,針對此事件不接受任何采訪。
在輾轉聯系到中汽中心負責產品驗證的一位工程師,對方委婉表示目前這個事情沒有接到上級允許采訪的通知。但從事實來說,中汽中心所有的測試結果是經得起檢驗的,但這個結果僅限于測試樣車。至于說單車的結果,能夠引申出什么樣的結論,這個不在測試范圍內。
重慶汽車研究所一位不具名的工程師對汽車預言家表示,測試規程合規與否,這個很難判斷,因為誰也沒有看到目前測試的全流程節點。只要測試方目前不公開所有測試節點照片、視頻、數據,那么關于是否合規就永遠是一個未解之謎。裁決權留給國家有關部門或者委托的第三方機構。
04 國六排放:燃油蒸發評價是重點
在輿論場上,不少的消費者認為從實際使用上來講,燃油蒸汽排放對于實際使用影響不大,因此不需要過于關注。
清華大學殼牌清潔交通能源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燃燒能源中心副主任帥石金在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表示,之所以國家要對燃油蒸汽做評價性測試,主要是因為燃油蒸汽在大氣當中可以與其他物質形成光化學污染,進而對大氣乃至臭氧層產生破壞。因此在國六排放標準中,生態環境部門嚴格控制了汽車燃油蒸發量的排放。
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表示,排放問題對于消費者端的感受程度一直有差異。就像大眾的排放門,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感知不到什么問題,但對于整個人類的綠色發展,是有危害的。
有統計數據表明,燃油蒸發排放占輕型車排放量的20%左右,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2018年國六標準發布答記者問的時候表示,國六排放在指標層面加嚴了蒸發排放控制要求,國五標準采用歐洲標準,由于歐洲的平均氣溫低,且柴油車占全部車輛的50%以上,蒸發問題不明顯,因此標準要求低。我國幅員遼闊,溫差變化大,汽油車占絕大多數,因此蒸發問題影響突出,據估測,目前的汽油車單車年均油氣揮發8.8kg左右,所以必須要在燃油蒸發排放上做更高要求。因此,國六標準對車輛在停車、行駛以及高溫天氣下的汽油蒸發排放控制提出了嚴格要求,同時還要求車輛安裝ORVR油氣在線回收裝置,增加了對加油過程的油氣控制。
參與國六起草的權威專家表示,除了排放顆粒物,國六排放標準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燃油蒸發污染做出了詳細規定。這是中國排放標準,首次在指標上超越歐州排放標準,以更加嚴格的姿態推進機動車污染降級。
05 “長迪之爭”——中國“排放門”?
截止記者發稿時,“長迪之爭”的相關輿論話題仍在持續發酵。甚至有輿論聲稱,長城汽車的舉報可能會掀開長久以來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造成中國自主品牌的排放危機。
針對這一論調,有權威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目前關于機動車排放,國家整治力度非常之強,標準要求非常之高,大多數企業都可以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生產報批。
不過,該專家也明確表示,如果有涉及尾氣排放相關的投訴,第一受理單位是生態環境部,然后會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進行調查。調查核實后,會視情節進行相應的動作。
汽車預言家也致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有關領導,對方表示目前事件影響比較大,中心對新聞事件的回饋需要通過有關流程,不便直接接受采訪。
但同時,該領導表示,關于汽車召回或者說缺陷處罰,國家有著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按照流程一定會給社會及公眾滿意的答復。
有專家認為,一旦長城舉報的排放造假事件被立案處理,那么對于比亞迪來說,已經售出的幾十萬乃至上百萬輛汽車,就有可能成為不合格產品,影響所有車主正常上路使用。而且正如上文所說,常壓油箱和高壓油箱的切換不單單涉及一個油箱本體,其關聯零部件或都需要進行重新設計驗證,所以也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召回解決。
對于這件輿論持續關注的事件,有關部門如何回應?怎么回應?都將是一個需要拿捏的問題。
06 中國品牌要不要窩里斗?
在采訪中,多位行業專家表示,長迪之爭,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損害了中國汽車的整體形象。當前中國汽車正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奮力向上,應該打造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形象。
有行業人士直言,中國汽車工業界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提振中國汽車的競爭力,這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局面。自主品牌的征途是全球汽車市場,不是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一定要共同成長,共同提高品牌附加值而不是相互打壓。你罵我一句,我罵你兩句,你打我一拳,我還擊你兩拳,這是小孩子的做法,也不能如此低水平的思考問題。
汽車預言家就雙方此番爭執,聯系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協會方面表示,目前正在關注事態進展,也在聯系各方回到對話的軌道上來。
但也有網友表示,對于排放這樣一般人無法洞察的領域,需要相對專業的企業指出問題,以更好推動產業前進。如果說,比亞迪真的錯了,長城指出其錯誤,也是幫助比亞迪的成長。
如果是輿論口水戰,確實沒意思。但問題在于長城舉報的問題,可是涉及到車輛合規性認證的大問題。有專家表示:“這容不得馬虎,也沒有人敢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