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頭條商業中心
6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5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5月,CPI同比上漲0.2%、環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4.6%、環比下降0.9%。
透過5月CPI和PPI數據,結合白酒產量變化,行業能否尋找到白酒價格倒掛、市場內卷的原因?
從生產端看,2023年1-4月全國白酒產量158.1萬千升,2022年同期為261萬千升,同比降幅明顯,與PPI下降一致。
從銷售端觀察,2023年春節后,白酒未能延續旺銷勢頭,春節反彈后快速轉淡。五一小旺季市場未見明顯復蘇,名酒紛紛以紅包、政策、促銷等方式降價銷售,酒商生存壓力凸顯,整個產業進入價格下跌、去庫存、廠商爭搶份額的擠壓競爭中,CPI下降,正是上述現象的重要推手。
CPI和PPI是判斷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如何從5月CPI和PPI觀察白酒行業,行業未來走勢如何?云酒頭條(微信:云酒頭條)進行了深度采訪。
產量、價格雙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為158.1萬千升,同比下降29.6%。

上圖顯示,以2019年為基數,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已經連續四年下跌,2023年產量很可能再次出現下降。
白酒產量下降原因何在,是否與PPI有關?2022-2023年,我國PPI已連續8個月負增長。PPI作為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負增長意味著出廠價格下降,在成本不變情況下生產者贏利難度加大,減產成為大概率事件。

PPI價格下跌之際,白酒市場實際成交價也在下降。
6月5日,瀘州·中國白酒商品批發價格指數辦公室發布數據顯示,5月全國白酒環比價格指數為100.20,環比上漲0.20%,看似基本平穩。
從實際成交價看,名酒和地方名酒因為價格倒掛、促銷打折等,實際成交價格下跌。有酒商表示,很多白酒2023年市場成交價只有出廠價8-9折,下滑明顯。
有效需求不足與價格倒掛
如何看待白酒產量連續下降,5月CPI和PPI走勢與其有何關系?中國白酒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輕化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楊柳提到,白酒行業是國民經濟組成部分,其走勢自然反映了整體經濟形勢,白酒面臨主要困難是有效需求不足。
楊柳分析,2023年1-4月白酒產量下跌,應該放在經濟整體走勢中考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滑20.6%,說明相當多的企業贏利困難,正因為消費者有效需求不足,企業只能降低利潤維持份額。

從CPI走勢中可以發現,2022年9月開始,我國CPI連續下跌7個月,2023年5月CPI同比上漲0.2%但環比卻依然下降,屬于“穩而不強”。這表明消費者普遍不愿意花錢,市場惜購明顯,工業生產者為了生存,選擇降低出廠價占領市場,這在2023年4-5月汽車價格大戰中,表現尤為明顯。
與汽車爆發價格大戰不同,白酒屬于精神產品,溢價能力很強,名酒擁有品牌護城河更多將渠道作為“蓄水池”,名酒批發價格并未下跌,但供需矛盾突出引發產品價格倒掛。2020開始,酒企開始面向終端和消費者送紅包、換瓶蓋展開促銷大戰,正是白酒變現降價的體現。
去庫存難以一蹴而就
既然有效需求不足是白酒動銷緩慢、價格倒掛的主要原因,白酒廠商通過降價打折送紅包,能否快速實現去庫存重拾升勢?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觀峰咨詢首席戰略專家楊永華表示,這一輪去庫存主要是圍繞消費者促銷展開,不敢再對渠道促銷。因為渠道壓貨太多,如果再對渠道促銷不僅對于自身來說是“自殺式營銷”,也會讓渠道商跳樓甩賣。其中,一線名酒消化庫存需要到2024年春節,甚至是2024年上半年;省酒相比一線名酒而言,相對壓貨量較小,預計2024年春節期間可以完成去庫存。
同時,醬酒企業因為連續五年供大于求,再加上以次充好占比較大,除茅臺、習酒之外的規模醬酒企業去庫存至少需要2-3年;而這一輪去庫存會對濃香型地產酒造成絕對壓力,很多中小地產濃香型白酒企業或將在未來2-3年消失。
白酒行業景氣度和貨幣發行量、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發展等高度相關,分析其變化可以預判白酒走勢。
從投資端看。2022年,人民幣廣義貨幣M2發行量達到266.43萬億元,2021年M2為238.29萬億,一年中增加28萬億元,而2022年中國GDP增長率3%,以城投債為代表的社會隱形負債率進一步上升,這表明投資效率下降。盡管投資增長可以促進部分白酒消費,但其對白酒消費助推作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從房地產看,高端白酒與基建、地產投資高度正相關,房地產更是高端白酒消費大戶。2021年以來,多家房地產企業違約暴雷,進而影響產業鏈相關行業,這對酒類消費造成影響。
近年來,互聯網高速發展形成紅利,也培育高端酒客戶群體,伴隨互聯網大廠開源節流,這類消費也在下降。
而三年疫情疤痕效應,外貿訂單下滑造成收入下降、靈活就業人口增多等,影響了酒類消費購買信心,消費降級明顯。
而三年疫情期間,白酒產能進一步提升,即使部分名酒用高端產品替代低端產能,白酒整體產能也進一步放大。
由此看來,2022年白酒行業掀起的去庫存,涉及到國家經濟轉型和社會經濟發展,短期內難以一蹴而就。
降毛利、精耕作,倒金字塔轉型
產量和價格下滑、庫存增加、市場擠壓式競爭,面對急劇變化的環境,白酒廠商應該如何破局?
楊柳指出,面對新形勢,白酒企業應該考慮適當降低毛利、從服務高端客戶轉為服務中產、精耕細作市場。
適當降低毛利。高端白酒毛利普遍較高,名酒因為有品牌溢價更為明顯。2016年開始,名酒通過漲價實現了量價齊升,未來除個別名酒外,酒企單純依靠漲價業績增長較為困難。2023年茅臺集團推出臺源、習酒推出圓習酒,零售價都在200元/瓶以內,說明名酒已經看到這一趨勢。
服務高端到更多服務中產。中國白酒消費倒金字塔趨勢明顯,2022年中國白酒產量671萬千升,高端白酒40萬千升,占比約6%。其中茅臺年產高端酒5萬多千升、五糧液3萬多千升、瀘州老窖4萬千升,營收利潤占據了行業半壁江山,而中低端白酒產量大銷售金額小,未來白酒消費要從倒金字塔型轉為紡錘形,行業更多滿足新生代中產階層需要。
精耕細作市場。白酒產業毛利較高,市場操作相對粗放。近年來啤酒企業紛紛進入白酒,很大程度是因為白酒規模大,屬于高毛利行業。以華潤啤酒為例,公司進軍白酒后提出“啤白雙賦能”將精細化運營導入白酒產業,未來白酒行業只有精耕細作才能更好生存。
綜上所述,CPI和PPI作為宏觀經濟重要指標,對我們分析白酒行業走勢重要意義重大。而只有高屋建瓴明晰宏觀經濟、產業發展、社會變化對白酒行業走勢影響,中國白酒才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順利度過產業調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