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李海霞
編輯| 付影
2017年初上市時,張家港行(002839.SZ)成為北八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八道”,已注銷)“狙擊”的對象之一。后來,北八道被罰56.7億元,成為證監會史上最高罰單。
北八道案后,張家港行股價長期處于低迷狀態,今年來一直在每股4元多徘徊。
隨著董事會換屆,張家港行迎來新董事長、行長。新領導班子又會給這家千億農商行帶來什么改變?是否能夠挽救低迷的股價呢?
1 張家港行迎來新董事長、行長
來源:張家港行公告
6月29日晚間,張家港行發布了關于董事會換屆選舉決議公告,確定了董事長、行長等高管的人選。其中,孫偉被選舉為張家港行新一屆董事長,吳開為行長,陳金龍、陶怡、王輝為副行長。
董事長孫偉出生于1970年,曾擔任江陰銀行董事長長達9年。在任職期間,孫偉成功推動了江陰銀行2016年上市,使得該行成為全國首家A股上市農商行。今年6月13日,孫偉從江陰銀行離任。
行長吳開生于1979年,與孫偉有著相似的履歷,也曾在江陰銀行深耕多年,擔任過江陰銀行申港支行行長、江陰銀行副行長等職,后轉到江南農村商業銀行擔任董事、副行長職位。2020年6月,開始擔任張家港行行長,此次換屆,將與老領導孫偉再次搭班合作。
再看三位副行長陳金龍、陶怡、王輝。陳金龍生于1976年,曾任張家港行塘橋支行行長、港區支行行長等職,后與行長吳開一樣,在江蘇興化農村商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另外兩位副行長陶怡、王輝均為80后,均由張家港行內部推舉而來。其中,陶怡此前任張家港行普惠金融總部總裁;王輝任張家港行金融總部總裁。
由此,張家港行一董事長、一行長、三副行長的領導班子正式確立。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新領導班子上任后肯定要對公司戰略進行梳理,對公司經營進行研討和檢視,并找到提升與改進的方向和措施,而經營業績的改善與提升則更是新領導班子必然著重關注的方向與重點。
2 大股東沙鋼緣何“食言”的減持計劃?
張家港行是全國首家由農信社改制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01年11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2017年1月24日登陸深交所上市。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沙鋼集團”)持有該行8.18%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張家港市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該行7.75%,為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為蘇州洲悅酒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58%。
早在2010年,沙鋼集團就持有張家港行9.09%股份,位列第二大股東,到該行2017年初上市時,沙鋼集團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沙鋼集團曾被稱為中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隨著業務的擴張,其將觸手伸向了金融產業,參股了張家港行、蘇州銀行、江蘇銀行等。
這兩年因鋼鐵行業低迷,沙鋼集團日子并不好過,便有意拋售銀行資產。
2020年以來,基于自身投資結構調整的原因,沙鋼集團曾兩度欲減持張家港行股份。2020年7月,沙鋼集團擬減持該行股份不超過2950萬股,股本占比不超過1.63%;2021年9月,沙鋼集團擬減持張家港行股份不超過2900萬股,股本占比不超過1.61%。
不過,上述兩次減持最終未真正實施,沙鋼集團持有張家港行的股份依舊定格在8.18%的比例。
之所以未減持張家港行股份,與張家港行股價長期低迷有很大關系。如果股價較低,再加上股東不缺錢,放棄眼前的小利也是聰明的投資策略。
此外,張家港行不錯的業績表現或也是沙鋼集團持有的原因之一。梳理張家港行的業績情況,近年來,張家港行營收增速持續下滑。具體來看,2019年-2022年間,分別實現營收38.53億元、41.95億元、46.16億元、48.2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8.48%、8.87%、10.05%、4.57%。
凈利潤方面,2019年-2022年間,張家港行分別實現9.37億元、9.96億元、13.37億元、16.9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4.63%、6.21%、34.24%、27.09%。
到了2023年一季度末,張家港行在十家上市農商行普增情況下,和渝農商行成為唯二兩家營收下降的農商行,交出了營收11.92億元,同比下降0.64%,凈利潤實現5.09億元,同比增長17.42%的成績單。
對于在營收端的增速放緩,張家港行表示,一方面原因為連續多年營收高增所致基數較高;一方面原因則是為應對大行普惠下沉所導致的同業競爭,主動調節了經營策略。
在資產質量方面,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0.06億元,較年初減少0.1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85%,較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520.41%,維持穩健良好水平。
橫向比較,從資產總額來看,張家港行較2022年末上升一個名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張家港行資產總額達到1938.93 億元,在江蘇省內6家上市農商行(分別為紫金銀行、蘇農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張家港行、和江陰銀行)中排名第4。
3 新領導層能否挽救4塊股價?
與資產總額上升相反的是張家港行持續低迷的股價。
這要從張家港上市后被北八道操縱股價說起。
2017年上市時,張家港行股票發行價為4.37元/股,在經歷了當年4月5日21.4元/股的高點后走低(當日以20.01元/股收盤),到2017年6月2日以10.36元/股收盤,不到兩個月間下跌94%。
上述股價變化的背后操控人實為北八道。
北八道實控人為林慶豐。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林慶豐是在鐵路系統內成長起來的干部,下海后創辦北八道集團從事鐵路運輸業務,北八道業務一度能與國企中鐵物流相較,彼時流傳了“北八道、鐵霸蠻”的說法。
在運煤和運瓷磚業務收益下滑后,2016年北八道開始做二級市場投資。
2017年2月至5月間,北八道組織操盤團隊,通過配資中介籌集資金,利用300多個證券賬戶,采用頻繁對倒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等手法操縱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和和勝股份等多只次新股,合計獲利9.5億元。
2018年4月,證監會對北八道開出了金額達56.7億元這一證監會史上最高罰單,對林慶豐等人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之后,該案移送公安機關刑事追責。2021年10月27日,上海一中院以操縱證券市場罪對北八道判處罰金3億元;對北八道實際控制人林慶豐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000萬元。
北八道處罰已靴子落地。不過,張家港行股價則尚未走出低迷狀態。自2018年10月18日到達股價最低點,當日以3.41元/股收盤后,張家港股價一直未見明顯起色,今年來,股價一直在每股4元多徘徊。
截至7月5日收盤,張家港行收報4.28元/股,最新市值93億元,與上市當日市值(114億元)相比減少21億元。
來源:Wind
在柏文喜看來,北八道案表明張家港行股價曾經存在嚴重的被操縱問題,這也是張家港行失去市場信任而股價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次,新領導班子的上任,是否能給張家港行低迷的股價帶來些許改變呢?柏文喜認為,新領導班子如果能夠很快提升張家港行的形象,讓其重獲市場信任并重振市場信心,則改善其股價低迷的情況還是有希望的。
對于張家港行低迷股價,你怎么看?新領導層上任后,你看好張家港行后續的發展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