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家電網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售兒童牙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結果顯示,兒童電動牙刷不合格率為50%。近幾年電動牙刷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作為新興的口腔護理神器,電動牙刷的方便易用已深入人心,卻為何仍然出現質量不過關的現象?
電動牙刷質量問題仍需重視
此次檢測出的兒童電動牙刷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結構和可拆卸零部件等安全項目上,除了兒童電動牙刷外,2022年浙江市場監督管理局對130種產品開展質量監督抽查,檢出11批次電動牙刷產品不合格,品牌涉及JUQISHI居騎士、口力米大/COLIMIDA、sushine、絕度等。
在黑貓投訴上,以電動牙刷為關鍵詞搜索,有3900+的相關投訴,消費者從使用體驗到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等均有吐槽,可見,電動牙刷產品一方面在加速走近用戶,另一方面伴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產品質量規范化也亟待重視。
針對電動牙刷如此高的不合格率,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研究院郭小軍認為,“兒童電動牙刷生產技術門檻低,且是一個高利潤行業,吸引很多中小企業進入,導致市場無序競爭,而市場監管跟不上,存在一定的監管問題,進而出現大批產品不合格現象。”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同樣認為,電動牙刷出現質量不合格問題,與廠家成本控制、品控缺失、產品虛假宣傳以及監管力度相對較弱有比較大的關系。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電動牙刷品牌數量為394家,到2021年2月份攀升至658家,隨后又急轉直下,到今年2月份,電動牙刷品牌數量為252家。這或許也與電動牙刷市場的熱度變化有直接關系,GFK數據顯示,2017-2020年,國內電動牙刷(不含配件)線上市場銷售額從28.08億元增至54.57億元,銷量從1140萬臺增至2823萬臺,這一時期也對應著品牌數量的加速增長。2021年、2022年在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市場規模有所下滑,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電動牙刷零售額分別為67.1億元和53.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8.5和20.2%。
市場的優勝劣汰規律淘汰掉了一部分劣質品牌和產品,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大量中小品牌甚至作坊式企業的進入勢必也影響到了市場的有序發展。
行業仍處成長和發育期 智能化技術仍待提升
在電動牙刷行業,代工、產品同質化絕對是繞不過去的話題,9.9元低價爆款更被不少廠家拿來做過宣傳噱頭,回歸產品本身,智能牙刷對比普通牙刷最突出的功能依然是其“智能化”,那么當前電動牙刷的智能化水平如何呢?
郭小軍認為,“電動牙刷當前智能化技術水平不高,很多產品是簡單的‘電池+微型電機+震動技術’,缺乏對牙刷、電機技術、智能技術與口腔、齒科的科學研究與認知,很多企業也是盲目跟風生產,并未建立自己的研發與技術中心。”
在走出競爭亂象的同時,產品技術仍待創新,有熟悉電動牙刷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電動牙刷從制造角度和技術門檻上來說不是一個很高的品類,但因為是和口腔健康直接相關的,所以對它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比方說本身材料健康、抗菌性上,以及使用體驗上,用戶的成本上升了,自然對產品的要求更高,現在不少產品在運行方式、用戶習慣監測等等方面拓展維度很豐富,我覺得企業應該多去嘗試新的功能,怎么更有利于用戶,讓使用體驗更好。”
另一方面,受經濟形勢、消費習慣的變化,電動牙刷企業面臨的挑戰也越發嚴峻,凱度消費者指數在幫助某頭部口腔客戶研究關于牙刷高端化課題時發現,被普遍看好的口腔護理高端化的趨勢正在放緩。奧維云網數據顯示當前電動牙刷市場滲透率在8%左右,一方面是較為廣闊的開拓空間,另一方面是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電動牙刷品牌采取何種策略布局接下來的市場,對場內人士而言都是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回歸到電動牙刷接下來的發展上來,上述人士認為,雖然疫情期有所下滑,但是電動牙刷整體是處于成長和發育期,勢必會面臨一些價格競爭等手段,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監管力度越來越大,相信一些亂象只是暫時的。
而張毅認為,“隨著疫情的控制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電動牙刷的需求會逐漸回暖,在未來,電動牙刷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針對當前行業面臨的一些問題,郭小軍認為行業不僅要建立更為健全和規范的監管體系,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強與鼓勵科技創新,可以建立創新聯盟與產業研體系,真正做到科技改變行業發展,并推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