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波動較大的旅游6月環比下降0.3%,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降幅較5月收斂0.3個百分點。這一情況可能在7月逆轉。海南旅游消費價格指數在6月18日當周以來明顯走高,特別7月以來,海南旅游價格指數進一步上升。
不過,今年6月服務價格的環比回升幅度相對較弱,低于2010年發布以來歷史同期的中位數和平均值,與同期25%分位數大體相當。服務價格的6月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至0.7%,不僅顯著低于中位數和平均值,也不到25%分位數的一半。
實物消費品的價格指數繼續收縮,環比和同比降幅均在擴大:6月,消費品價格環比下降0.3%,連續第5個月負增長;消費品價格同比下降0.5%,連續第三個月負增長。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個有關消費品的細項中,環比下降的有14個,自2011年統計局公布這20類細項以來,僅有2020年3月的消費品細項環比下降的數量(15個)超過了當下。
6月,價格仍在上漲的消費品類進一步減少至三類:鮮菜為當月環比漲幅最大的,環比增長2.3%;中藥次之,環比增長0.8%,漲幅進一步擴大,該項目自2011年公布以來還未出現過環比下降的情況;租賃房房租環比由負轉正,6月環比增長0.1%,這可能和畢業季有關,該指標自2011年對外發布以來,歷年6月僅在2011年和2020年出現環比下跌。
與5月持平的有西藥、卷煙、糧食,它們的價格指數6月環比零增長。
考慮到鮮菜和鮮果受厄爾尼諾導致的異常天氣的影響,它們的6月價格或反常上升或降幅顯著低于歷年同期,這也意味著其他消費品價格總體表現更為不樂觀。
基于互聯網消費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ICPI)環比全面下降:ICPI總指數從5月的上升轉為收縮,在6月錄得99.66(上月=100)。該指數的八大品類6月環比全部下降,5月環比實現增長的仍有5個(該指數由清華大學ICPI項目組發布)。
具體來看,6月,居住環比下降幅度最小,僅降0.05%;醫療保健次之,環比下降0.09%;食品煙酒、交通和通信、衣著、教育文化和娛樂依次下降0.19%、0.28%、0.53%、0.63%;降幅最大的是其他用品和服務、生活用品及服務,降幅都超過1%,分別為1.11%、1.54%。
工業品價格指數從購進端到出廠端都在下降:6月,PPIRM與PPI環比分別下降1.1%、0.8%,就環比降幅而言,前者持平5月、后者收窄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相比,PPRIM與PPI分別下降6.5%、5.4%,就同比降幅而言,分別較5月擴大1.2、0.8個百分點。
在構成PPIRM的九大類產品中,環比下降幅度最大是燃料動力類,6月環比下降2.8%,較上年同期下降11.1個百分點;化工原料類次之,環比下降2%,同比下降13%;建筑材料類緊隨其后,環比下降1.6%、同比下降5.5%。這三大類行業的環同比降幅都在擴大。
在PPI中,生產資料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6.8%,生活資料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5%,二者的同比降幅在擴大。具體來看,生產資料中的采掘、原材料工業的環同比降幅都在擴大,加工工業同比降幅擴大、環比降幅有所收窄;在生活資料中,食品類和耐用消費品類環同比均為負增長,衣著類和一般日用品類環同比均在上升。
物價的上述變化與經濟基本面較為一致:反映總體經濟運行情況的綜合PMI指數在擴張區間進一步下降,6月份錄得52.3%,為年內最低值。三大行業中,制造業繼續處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建筑業和服務業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中繼續收斂,6月分別錄得55.7%、52.8%,均為年內最低點。
6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環比出現負增長,這是2017年以來同期首次,同比結束了連續4個月的增長,且降幅為三年同期最高,較上年同期擴大23個百分點。
從高頻數據來看,6月份,市內出行人數有所上升,地鐵客運量日均數從5月份的環比下降4.67%逆轉為增長1.38%;日均觀影人次環比增長22%,較5月份加快近9個百分點;跨區域出行也在繼續增加,國內(不含港澳臺)、港澳臺、國際的執行航班環比5月都有不同程度增長。
工業物價在7月份可能略有好轉:一方面,從邊際上來看,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結束了4月下半月以來的下降態勢,在6月初觸底后于波動中有所上升。7月以來,RJ/CRB商品價格指數再次回升。部分原材料價格指數也在7月初有所回升。另一方面,拉低PPI和PPRIM的翹尾因素將有顯著變化,7月份,PPRIM和PPI的當月同比翹尾因素降幅將收窄1.28、0.88個百分點。
不過,高頻價格指數目前的回升幅度并不大,且反映需求變化的前瞻性指標PMI新訂單指數在6月份仍處于收縮區間。
消費價格指數仍不樂觀。雖然海南旅游消費價格指數已在上升,但是,對消費價格有較大影響的食品價格可能還會下降,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在持續下降,生豬批發價在繼續下降,生豬價格雖在6月30日-7月6日間有回升,但很快再次回落。與此同時,支撐CPI當月同比增速的翹尾因素在下降,7月將下降0.5個百分點。
綜上,供需兩端物價都在邊際上繼續下降,表明總需求仍然較弱,也意味著實際利率會有所上升。
我們可以用銀行同業拆借月度加權平均利率及當月CPI同比增速來簡單估算實際利率的變化,可以看出,6月份二者之差較5月份上升了27個基點,較上年同期上升了2.51個百分點。
物價雖然是滯后指標,但也是經濟循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盡管從單個消費者出發,物價下降在短期內可以提升其購買力,個別行業、部分企業的利潤會因為采購端和出售端的價格差有所上升,但是,就宏觀層面而言,從企業收入到企業投資,從用工需求到工資薪金的調整, 從居民收入到社會消費,都會受到連鎖影響,有針對性的政策調整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