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3新能源商用車半年成績單:換電重卡踩“急剎”,氫燃料電池車放量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3新能源商用車半年成績單:換電重卡踩“急剎”,氫燃料電池車放量

上半年唯一的亮點是新能源商用車,可圈可點。

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能鏈研究院  

因國六排放升級和治超治限政策影響,2020年國內商用車零售創出453萬臺的“天量”,兩年后的2022年,又下滑到258萬臺的“地量”。

人們期待,2023年的商用車市場走向復蘇,但實際情況遠比預期差。

根據乘聯會數據,剔除掉出口量,今年上半年,國內商用車零售僅143萬臺,僅僅同比增長了7%,表現得不溫不火。就如疫情過后,國內消費恢復低于預期,商用車市場的需求回暖同樣體現得不明顯。

上半年唯一的亮點是新能源商用車,可圈可點。

1-6月,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零售量10.2萬臺,同比增長53%,增速超過了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在新能源商用車的增量中,輕卡、輕客等物流車繼續扮演了重要推力角色,而外界頗為期待的新能源重卡卻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換電重卡,并未延續去年的增長勢頭。

增速減緩,換電重卡踩“急剎”

從2021年開始,換電重卡進入爆發式增長。2021年銷量為3200臺,同比增長427%。2022年,換電重卡銷售1.24萬臺,同比增長285%。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年初曾表示,預計今年電動重卡(包含純電與換電)仍會高速增長,增速會達到90%-100%,即接近5萬輛。其中將會有一半以上為換電重卡,銷量預計約3萬輛。

但2023年上半年已過,換電重卡交出了一份比較慘淡的成績單。

根據終端上險數據,2023年6月,新能源重卡銷售2801臺,1-6月累計銷售1.15萬輛,而去年同期銷量為1.01萬臺,同比僅增長14%。如果對比每個月的銷量會發現,除了4月同比大幅增長外,其他5個月差強人意,導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整體萎靡不振。這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恢復,以及高達44%的增速比較,顯然拖了后腿。

被業界寄予厚望的換電重卡,并沒有一飛沖天,也沒延續去年以來的強勢增長態勢。

來源:能鏈研究院

根據能鏈研究院的數據,今年上半年1-6月,換電重卡銷量為5728臺,同比只增長了17%,剛剛跑贏了新能源重卡的大盤,與去年285%的增長不可同日而語。對比純電、換電、燃料電池、插電式混動的新能源重卡不同補能路線,換電重卡的占比為49.7%,純電重卡占比41.5%,插電混動僅售出46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尤其是6月份,換電重卡銷量僅增長了0.6%,等同于高速公路上突然踩了“急剎”。

不過,雖然上半年換電重卡表現不佳,但長期看,換電仍然是重卡的主流技術路線。由于重卡耗電量極高,通常為170kWh-200kWh/百公里,單車帶電量280-420kWh,以160Wh/kg的能量密度計算,僅僅電池包的質量就超過2噸,這導致帶電量更大的純電重卡競爭不占優勢,換電重卡電池包容量可以更小,為載貨騰挪空間。

換電只需5分鐘,補能效率更高,不占用工作時長,能大幅提高運營效率。但純電就不一樣了,單次充電續航150公里,除非是封閉短途場景,否則很難忍受。

而且換電重卡的經濟性已經表現得很明顯。

根據民生證券報告,以充電價格0.6元/kWh計算,相比燃油重卡,換電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比燃油重卡低44萬元,購買電池模式的經濟性更高,降本幅度高達25%。即便以1.2元/kWh保守測算,換電重卡仍然要比燃油重卡成本低22萬元。

因此,2023年上半年換電重卡表現得不如意,并不代表換電模式沒有未來。

相反,重卡換電站雖然投建成本接近加油站,高于2000萬元/站,但相比乘用車換電模式,重卡在電池包、標準上的統一難度更小,更容易跑通。特別是在港口、鋼廠、園區、煤礦等封閉固定作業場景,以及城市渣土運輸、公鐵路接駁的短倒運輸場景下,換電重卡幾乎是最佳選擇。

根據能鏈研究院較為積極的預測,預計到2025年,換電重卡銷量有望達到9萬臺,占到新能源重卡75%的比例,保有量超過20萬臺。2030年,換電重卡銷量超過35萬臺,占比突破80%。到時,市場中每銷售10臺新能源重卡,就有8臺是換電重卡。

重卡領銜,燃料電池商用車放量

與換電重卡比,氫燃料電池車的政策氛圍更暖,呼聲似乎更高。

近年來,各地政府在氫能產業上發布了多項支持政策,綠氫項目紛紛上馬。2019年以來,國內至少有18個省市公布了氫能發展規劃目標。數據顯示,到 2025 年,我國將累計至少建成加氫站762座,燃料電池車保有量8.8萬輛,氫能產業規模接近7000億元。

在應用場景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在的交通領域的“權重”一直高于電力、鋼鐵、化工,曾被認為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加氫站的投建更是如火如荼,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穩步推進,但問題是,燃料電池汽車近年來的銷量表現卻遠低于預期。

不過,這一頹勢在2023年上半年有所扭轉。

今年前六個月,在新能源商用車動力類型中,氫燃料電池車保持了最高增速,同比增長了102%,銷量達2085輛,是新能源商用車整體增速的2倍,這個量級已經接近去年2465輛的水平。而在燃料電池車的細分類別中,大客588輛,貨車累計銷量1500輛,同比增長111%,其中大部分為燃料電池重卡,包括牽引車、自卸車等。

氫燃料電池重卡被認為是氫能應用的“火車頭”,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也確實擔了重任。

根據上險數據,上半年氫燃料電池重卡銷量968輛,相比去年同期的566輛,同比增長了70%,超出新能源重卡56個百分點。在新能源重卡中的占比接近9%,“存在感”進一步提升。

不過,燃料電池汽車由于銷量基數較小,且月度波動性較大,短期增幅的持續性尚待觀察。而且今年下半年,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壓力將會變大,因為受政策刺激,去年11月、12月燃料電池重卡“爆量”,兩個月平均銷量接近600輛,成為今年難以逾越的“大山”。

目前,氫燃料電池重卡銷量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等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在車型方面,用于載貨的牽引車占了“大頭”,其余是自卸車、專用車。這也表明,在加氫站覆蓋足夠的前提下,氫燃料電池重卡更適合單日800公里以上的干線、中長途運輸場景,因為距離較長,氫能的長續航優勢更明顯。

價格是氫能重卡當前最大的“阻礙”,一輛100KW的燃料電池重卡的價格在130萬元以上,僅燃料電池系統價格就40萬元,如果政府不給予大額補貼的話,與40萬元的燃油車、75萬元的電動重卡比,氫燃料電池重卡一次購置成本太高。

不過,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價格不會一成不變,2021年每KW接近9000元,去年降到了5000元,2025年總體成本降到電動重卡的價格水平是可以期待的。而且燃料電池系統的功率也會繼續提升,從100KW到200KW,不僅成本降低,續航能力也提高,在長途運輸中的優勢變得更加突出。

雖然在重卡中占比9%,已嶄露頭角,但在新能源商用車整體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占的比例僅2%,還存在極大的增長空間。

今年難有起色,2025年才是商用車“大年”

今年上半年,商用車整體回暖,但力度小于預期。即便是新能源商用車的滲透率,也低位運行,僅為7.2%。這既與去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坡帶來的“透支”有關,也受累于中國經濟的增長放緩。

在商用車整體大盤中,上半年,重卡等在內的貨車滲透率為3.5%,客車則高達34%,主要來自于輕型客車的拉動。

輕客銷量5萬輛,同比增長131%,占了新能源客車85%的比例。相較輕客,新能源中的大客、中客均下滑明顯,前者掉了31%,后者降幅達30%,原因來自于新能源大中客車補貼取消的政策掣肘,輕客本來就沒補貼,反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輕客新能源市場的增長。

燃油重卡依然是東風集團、中國重汽、陜汽集團、一汽解放、福田汽車的地盤,但在新能源重卡領域,已經形成了新的勢力范圍。只不過,當前重卡的新能源滲透率較低,短期還無法撼動傳統重卡品牌。

今年上半年,三一汽車、徐工重卡、東風汽車排在了新能源重卡的前三位,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宇通集團緊隨其后,CR3接近48%,CR5為65.7%。徐工重卡、遠程新能源商用車、三一汽車則是上半年換電重卡銷量的TOP3,特別是三一汽車,去年換電重卡銷量只有97輛,今年上半年則直接飆升到887輛,同比增長814%。

相比,佛山飛馳、宇通集團則在氫燃料電池重卡領域有所建樹,上半年分別賣出了148輛、130輛,位列第一、第三位。

總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商用車市場不及預期,在去年銷量較低的基數上,并沒有大幅反彈。但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算是一個亮點,只不過喜憂參半的是,換電重卡未如期出現“井噴”,反而氫燃料電池車市場開始小幅“放量”。

雖然2023年商用車市場難有大的起色,但考慮到2020年大賣的商用車將陸續進入“退役期”,預計2025年會是銷量的一個“大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東風汽車

3.4k
  • 東風股份:按醫療需求定制開發,東風股份捐贈四臺救護車投入急救一線
  • 東風股份: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預增8.16%-16.40%

宇通客車

3.6k
  • 宇通客車(600066.SH):2024年年報凈利潤為41.16億元
  • 機構風向標 | 宇通客車(600066)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持股減少機構超80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3新能源商用車半年成績單:換電重卡踩“急剎”,氫燃料電池車放量

上半年唯一的亮點是新能源商用車,可圈可點。

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能鏈研究院  

因國六排放升級和治超治限政策影響,2020年國內商用車零售創出453萬臺的“天量”,兩年后的2022年,又下滑到258萬臺的“地量”。

人們期待,2023年的商用車市場走向復蘇,但實際情況遠比預期差。

根據乘聯會數據,剔除掉出口量,今年上半年,國內商用車零售僅143萬臺,僅僅同比增長了7%,表現得不溫不火。就如疫情過后,國內消費恢復低于預期,商用車市場的需求回暖同樣體現得不明顯。

上半年唯一的亮點是新能源商用車,可圈可點。

1-6月,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零售量10.2萬臺,同比增長53%,增速超過了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在新能源商用車的增量中,輕卡、輕客等物流車繼續扮演了重要推力角色,而外界頗為期待的新能源重卡卻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換電重卡,并未延續去年的增長勢頭。

增速減緩,換電重卡踩“急剎”

從2021年開始,換電重卡進入爆發式增長。2021年銷量為3200臺,同比增長427%。2022年,換電重卡銷售1.24萬臺,同比增長285%。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年初曾表示,預計今年電動重卡(包含純電與換電)仍會高速增長,增速會達到90%-100%,即接近5萬輛。其中將會有一半以上為換電重卡,銷量預計約3萬輛。

但2023年上半年已過,換電重卡交出了一份比較慘淡的成績單。

根據終端上險數據,2023年6月,新能源重卡銷售2801臺,1-6月累計銷售1.15萬輛,而去年同期銷量為1.01萬臺,同比僅增長14%。如果對比每個月的銷量會發現,除了4月同比大幅增長外,其他5個月差強人意,導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整體萎靡不振。這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恢復,以及高達44%的增速比較,顯然拖了后腿。

被業界寄予厚望的換電重卡,并沒有一飛沖天,也沒延續去年以來的強勢增長態勢。

來源:能鏈研究院

根據能鏈研究院的數據,今年上半年1-6月,換電重卡銷量為5728臺,同比只增長了17%,剛剛跑贏了新能源重卡的大盤,與去年285%的增長不可同日而語。對比純電、換電、燃料電池、插電式混動的新能源重卡不同補能路線,換電重卡的占比為49.7%,純電重卡占比41.5%,插電混動僅售出46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尤其是6月份,換電重卡銷量僅增長了0.6%,等同于高速公路上突然踩了“急剎”。

不過,雖然上半年換電重卡表現不佳,但長期看,換電仍然是重卡的主流技術路線。由于重卡耗電量極高,通常為170kWh-200kWh/百公里,單車帶電量280-420kWh,以160Wh/kg的能量密度計算,僅僅電池包的質量就超過2噸,這導致帶電量更大的純電重卡競爭不占優勢,換電重卡電池包容量可以更小,為載貨騰挪空間。

換電只需5分鐘,補能效率更高,不占用工作時長,能大幅提高運營效率。但純電就不一樣了,單次充電續航150公里,除非是封閉短途場景,否則很難忍受。

而且換電重卡的經濟性已經表現得很明顯。

根據民生證券報告,以充電價格0.6元/kWh計算,相比燃油重卡,換電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比燃油重卡低44萬元,購買電池模式的經濟性更高,降本幅度高達25%。即便以1.2元/kWh保守測算,換電重卡仍然要比燃油重卡成本低22萬元。

因此,2023年上半年換電重卡表現得不如意,并不代表換電模式沒有未來。

相反,重卡換電站雖然投建成本接近加油站,高于2000萬元/站,但相比乘用車換電模式,重卡在電池包、標準上的統一難度更小,更容易跑通。特別是在港口、鋼廠、園區、煤礦等封閉固定作業場景,以及城市渣土運輸、公鐵路接駁的短倒運輸場景下,換電重卡幾乎是最佳選擇。

根據能鏈研究院較為積極的預測,預計到2025年,換電重卡銷量有望達到9萬臺,占到新能源重卡75%的比例,保有量超過20萬臺。2030年,換電重卡銷量超過35萬臺,占比突破80%。到時,市場中每銷售10臺新能源重卡,就有8臺是換電重卡。

重卡領銜,燃料電池商用車放量

與換電重卡比,氫燃料電池車的政策氛圍更暖,呼聲似乎更高。

近年來,各地政府在氫能產業上發布了多項支持政策,綠氫項目紛紛上馬。2019年以來,國內至少有18個省市公布了氫能發展規劃目標。數據顯示,到 2025 年,我國將累計至少建成加氫站762座,燃料電池車保有量8.8萬輛,氫能產業規模接近7000億元。

在應用場景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在的交通領域的“權重”一直高于電力、鋼鐵、化工,曾被認為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加氫站的投建更是如火如荼,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穩步推進,但問題是,燃料電池汽車近年來的銷量表現卻遠低于預期。

不過,這一頹勢在2023年上半年有所扭轉。

今年前六個月,在新能源商用車動力類型中,氫燃料電池車保持了最高增速,同比增長了102%,銷量達2085輛,是新能源商用車整體增速的2倍,這個量級已經接近去年2465輛的水平。而在燃料電池車的細分類別中,大客588輛,貨車累計銷量1500輛,同比增長111%,其中大部分為燃料電池重卡,包括牽引車、自卸車等。

氫燃料電池重卡被認為是氫能應用的“火車頭”,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也確實擔了重任。

根據上險數據,上半年氫燃料電池重卡銷量968輛,相比去年同期的566輛,同比增長了70%,超出新能源重卡56個百分點。在新能源重卡中的占比接近9%,“存在感”進一步提升。

不過,燃料電池汽車由于銷量基數較小,且月度波動性較大,短期增幅的持續性尚待觀察。而且今年下半年,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壓力將會變大,因為受政策刺激,去年11月、12月燃料電池重卡“爆量”,兩個月平均銷量接近600輛,成為今年難以逾越的“大山”。

目前,氫燃料電池重卡銷量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等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在車型方面,用于載貨的牽引車占了“大頭”,其余是自卸車、專用車。這也表明,在加氫站覆蓋足夠的前提下,氫燃料電池重卡更適合單日800公里以上的干線、中長途運輸場景,因為距離較長,氫能的長續航優勢更明顯。

價格是氫能重卡當前最大的“阻礙”,一輛100KW的燃料電池重卡的價格在130萬元以上,僅燃料電池系統價格就40萬元,如果政府不給予大額補貼的話,與40萬元的燃油車、75萬元的電動重卡比,氫燃料電池重卡一次購置成本太高。

不過,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價格不會一成不變,2021年每KW接近9000元,去年降到了5000元,2025年總體成本降到電動重卡的價格水平是可以期待的。而且燃料電池系統的功率也會繼續提升,從100KW到200KW,不僅成本降低,續航能力也提高,在長途運輸中的優勢變得更加突出。

雖然在重卡中占比9%,已嶄露頭角,但在新能源商用車整體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占的比例僅2%,還存在極大的增長空間。

今年難有起色,2025年才是商用車“大年”

今年上半年,商用車整體回暖,但力度小于預期。即便是新能源商用車的滲透率,也低位運行,僅為7.2%。這既與去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坡帶來的“透支”有關,也受累于中國經濟的增長放緩。

在商用車整體大盤中,上半年,重卡等在內的貨車滲透率為3.5%,客車則高達34%,主要來自于輕型客車的拉動。

輕客銷量5萬輛,同比增長131%,占了新能源客車85%的比例。相較輕客,新能源中的大客、中客均下滑明顯,前者掉了31%,后者降幅達30%,原因來自于新能源大中客車補貼取消的政策掣肘,輕客本來就沒補貼,反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輕客新能源市場的增長。

燃油重卡依然是東風集團、中國重汽、陜汽集團、一汽解放、福田汽車的地盤,但在新能源重卡領域,已經形成了新的勢力范圍。只不過,當前重卡的新能源滲透率較低,短期還無法撼動傳統重卡品牌。

今年上半年,三一汽車、徐工重卡、東風汽車排在了新能源重卡的前三位,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宇通集團緊隨其后,CR3接近48%,CR5為65.7%。徐工重卡、遠程新能源商用車、三一汽車則是上半年換電重卡銷量的TOP3,特別是三一汽車,去年換電重卡銷量只有97輛,今年上半年則直接飆升到887輛,同比增長814%。

相比,佛山飛馳、宇通集團則在氫燃料電池重卡領域有所建樹,上半年分別賣出了148輛、130輛,位列第一、第三位。

總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商用車市場不及預期,在去年銷量較低的基數上,并沒有大幅反彈。但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算是一個亮點,只不過喜憂參半的是,換電重卡未如期出現“井噴”,反而氫燃料電池車市場開始小幅“放量”。

雖然2023年商用車市場難有大的起色,但考慮到2020年大賣的商用車將陸續進入“退役期”,預計2025年會是銷量的一個“大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洪泽县| 新田县| 盘山县| 全南县| 唐山市| 游戏| 登封市| 青川县| 获嘉县| 香港 | 湟源县| 西平县| 尉氏县| 汾西县| 龙里县| 平湖市| 申扎县| 高阳县| 上高县| 临桂县| 卢龙县| 新野县| 富源县| 棋牌| 项城市| 永胜县| 新营市| 永济市| 石柱| 漠河县| 嵊泗县| 东源县| 平果县| 大兴区| 南宫市| 岑溪市| 盖州市| 礼泉县| 梓潼县|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