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嘉欣 周姝祺
8月4日上午,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向界面新聞確認了即將卸任的消息,這個信息已經在行業內傳播,而博世官方預計將在今天晚些時候正式宣布。他的繼任者將是博世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徐大全。
陳玉東對界面新聞表示,“退休后將先休息(一段時間)”。他曾在朋友圈提到,退休后或將考慮寫書。
伴隨管理層調整的是,博世的汽車業務或將重組更名為博世智能交通業務。王偉良將出任博世智能交通業務中國區董事會總裁,同時繼續兼任博世動力系統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博世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和博世汽車系統公司總經理。
最近一段時間,陳玉東在朋友圈多次回顧其執掌博世中國13年的歷程。對于2011年上任之初接受財富中國采訪時,提出的聚焦新能源和柴油動力兩條技術路線的判斷,他表示,“現在看起來,當時的重點任務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們做的好,私家車柴油發動機沒有做起來。這就是經歷過的歷史。”
作為最早一批汽車行業海歸,陳玉東于2007年加入博世集團,2011年1月1日正式出任博世中國區總裁。在任期間經歷了中國汽車向新能源與智能化迭代的變革時代,推動博世在華新能源業務轉型。
據悉,博世中國業務銷售額自2010年的373億元人民幣持續增長至2022年的1321億人民幣,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中國也從博世主要業務的第三大市場,發展為最大市場,以及除德國外擁有員工人數最多的國家。
陳玉東強調博世在中國的本土化經營。彼時博世在中國工廠生產的零部件出口到全球各地,但陳玉東認為,中國并非是一個低成本的生產制造基地,滿足本土需求是首要目標。博世在中國的業務除了做德系品牌的“原供”以外,要重視自主品牌的業務。
他曾在采訪中談及,自主品牌并不是沒有地位,只是缺乏品牌積淀,能夠看到自主品牌對質量的追求和要求都在加強。現如今,自主品牌業務已經占據了博世中國營收的半壁江山。
陳玉東加入博世后,發現由于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博世不愿冒風險做大的工程變更。他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試圖改進這一點,使得博世更為靈活和開放。在產品開發方面,博世曾經的做法是將德國技術直接拿到中國使用,現在則是充分考慮中國市場的需要和中國的國情,重視傾聽合作伙伴的意見。
在智能化業務方面,陳玉東帶領博世加大投資力度,與本土合作伙伴共同發展。今年年初投資70億人民幣在蘇州建立研發制造基地,支持本土電動智能化出行發展。
對于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的重組,陳玉東表示,重組汽車業務并不意味著要部門獨立,而是將賦予中國團隊更多決策權以及更高的自由度。例如,圍繞8155芯片開發的智能座艙系統由中國團隊主導,智能駕駛系統也是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開發。
陳玉東是一個敢于表達不同觀點,始終遵循基本商業常識和行業規律作出判斷的人,回看過去他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種種判斷依然有效。
2011年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電動汽車從節能環保角度來看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純電動汽車在技術上還需要克服電池容量限制、效率衰減等問題。他預計變革性的發展會出現在5年之后。
同時陳玉東也指出,國內零部件企業在新能源方面缺少工程驗證能力,只要做的差不多就放到市面上,拿市場做一個認證機制,這些做法很不負責任。
早在接任總裁之初,陳玉東就汽車公司和供應商之間關系做過評價。他認為汽車公司應該是整合品牌、銷售,主要做四大工藝如電控技術,全球沒有一個汽車公司不是通過供應商來做的。
“我認為汽車公司掌握了排放、安全,他就掌握了核心技術,包括中國化的國外企業,他們應該考慮怎樣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用最先進、最合適的技術來做自己的事情。”
在今年的重慶汽車論壇上,陳玉東進一步更新了對于汽車公司自研的觀點,認為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都處于業態重塑的階段。
“面對主機廠想要掌握更多核心能力的改變,我們也在主動讓出一部分陣地,比如智能座艙會考慮扶植國內的一級供應商”。另外在自動駕駛領域,陳玉東表示會和很多自動駕駛公司合作,來集成他們的東西。
對于當前汽車公司涉足手機行業的趨勢,陳玉東表示,汽車品牌做手機業務很難盈利,反而手機廠商做汽車有可能成功。手機廠出貨量大,有一個億的用戶也很正常,只要有1%的粉絲轉化為車的用戶,那么就能賣出100萬輛車。但反過來,汽車出貨量遠遠小于手機出貨量,想要將汽車用戶轉化為手機用戶,根本不足以支撐手機業務盈利。“從基本邏輯來講,我希望汽車業的人,在非常艱難的汽車業要深挖,挖點機會出來。汽車業做得不夠大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做手機。”
在今年5月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陳玉東預判接下來汽車行業市場競爭將專注于市場份額的爭奪上。“中國市場競爭太慘烈了,市場份額應遠遠重要于盈利,因為如果沒有一定基礎的市場份額,很難實現長久盈利。”
陳玉東認為,市場份額遠比盈利更重要,他希望博世能夠維持正向的盈利,同時保持市場份額增長速度快于盈利增速。此前,博世集團首席財務官Markus Forschner也曾表示,“即使博世集團資金充足且財務狀況穩健,也必須謹慎地在投資支出與成本控制之間保持平衡。”
在他看來,汽車行業的下一場競爭將會非常激烈,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供應商,未來可能只有5家會留下來。“未來5年、未來10年是大家競爭的關鍵期,能不能生存下來就靠大家的創新能力、服務能力以及作為一個好公司的能力。”
與陳玉東相似的是,接任者徐大全也是第一批海歸,從2005年至今已在汽車業17年,2010年9月他正式出任博世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博世汽車在華業務。
引用來源
行業價格戰持續影響上游供應商,年銷售額近900億歐元的博世要重組汽車業務
http://www.cfztjj.com/article/9349711.html
裸奔歸來 拼搏而去 第一代汽車海歸陳玉東
http://auto.sina.com.cn/news/2010-12-17/1147691429.shtml?from=wap
著眼長遠——訪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
https://app.fortunechina.com/mobile/article/56639.htm?d=123
對話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追求速度時不能忽視科學規律和程序正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384899086331469&wfr=spider&for=pc
訪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
http://www.chebrake.com/news/2011/03/20/1303.html
陳玉東:零部件企業就不該在聚光燈下 服務好整車廠的“下一場”競爭
https://auto.ifeng.com/qichezixun/20230608/1868184.shtml
博世中國總裁不看好車企造手機,李書福笑著回應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20935454842767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