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 賀晴
剛剛過去的2023年,價格戰持續一年,汽車行業深度變革,崛起與落寞、突破與出局輪番上演。電氣化浪潮洶涌而至,在燃油車時代風光無限的合資品牌盡管依然在中國車市占據著重要地位,但與其巔峰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乘聯會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2023年比亞迪以301.3萬輛銷量位列第一,廠商排名前五僅有一汽大眾一家合資車企,銷量為184.8萬輛。其余席位則均被自主品牌占據,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分列第三名至第五名。
而細看合資車企的銷量成績單,合資車企的出口正在成為重要支撐。例如,根據悅達集團披露的數據,悅達起亞2023年實現整車銷售16.6萬臺,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整車8.6萬臺,同比增長125%。出口已經占據其銷量的半壁江山。
再如去年3月率先“掀桌子”大幅降價的東風雪鐵龍,其背后的神龍公司已錨定新的發展方向,東風集團2023年的公告表示,“支持神龍公司全球化發展”,“支持和擴大神龍公司的整車和零部件全球出口業務”。
北京現代則將“過去一年內其出口量突破1萬輛”放入年度成績單中。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現代2023年表示,將力爭三年內達到10萬輛出口量規模的目標。
被中國車市內卷裹挾著的合資車企,反向出海能否成為其新的發展路徑?
銷量承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自主品牌與合資車企此消彼長。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12月,自主品牌零售124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8%。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52.9%,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2%,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4.6個百分點。
反觀合資陣營,去年12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9萬輛,同比下降7%。12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0.5%,同比份額持平,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6.5%,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7.3%,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除了市占率失守,國內乘用車廠商年度銷量榜亦座次更替。根據乘聯會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2023年比亞迪以301.3萬輛銷量位列第一,廠商排名前五僅有一汽大眾一家合資車企,銷量為184.8萬輛。其余席位則均被自主品牌占據,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分列第3至5名。
從銷量增速來看,2023年,比亞迪、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批發銷量較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61.8%、55.0%、17.7%、15.0%,增幅較為顯著。而同為廠商批發銷量排名前十的合資品牌,除了一汽大眾獲得正增長外,其余均有所下滑。
2023年,合資品牌銷量增長陣痛未解,價格體系亦大洗牌。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2年以來,合資車企折扣率逐步走高,銷量卻未見起色,定價體系出現惡性循環。
2023年3月,最高降價9萬元的優惠讓沉寂已久的東風雪鐵龍C6一月之間賣出八個月的銷量。根據懂車帝數據,去年3月,雪鐵龍C6銷量1259輛,銷量超過去八個月之和。
降價帶來的銷量暴漲如同曇花一現,此后雪鐵龍C6銷量如過山車般俯沖向下。根據懂車帝數據,去年11月,雪鐵龍C6銷量僅有6輛。
邁入2024年的開端,合資品牌的“價格戰”仍在繼續。新年第一天,一汽豐田推出全系限時補貼,最高補貼5999元;1月4日,廣汽本田推出新春限時補貼,至高享受1.8萬元補貼。
反向出海
在國內汽車行業內卷加劇、市場份額被蠶食的背景下,合資車企如何繼續往前?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部分合資車企選擇將中國工廠打造為全球化工廠,加速出海。悅達起亞、東風雪鐵龍、廣汽本田等合資品牌均陸續將其中國產汽車銷往海外。
根據悅達集團,悅達起亞2023年實現整車銷售16.6萬臺,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整車8.6萬臺,同比增長125%。出口已經占據其銷量的半壁江山。
悅達集團方面表示,2023年,悅達起亞以新能源轉型和海外出口兩大戰略為主要抓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構筑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打造起亞全球出口基地。公司還向越南、斯洛伐克、韓國等地出口全套散件和發動機總成5萬臺套。
2023年5月,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其個人社交媒體表示:“鹽城出口基地擴張,將年產20萬臺出口規模?!薄白兏锸菬o法阻擋的?!睏詈楹7Q。
2024年,悅達起亞的出口目標是,大幅提升起亞鹽城海外出口基地銷量,全面向年產銷30萬臺發起總攻。
無獨有偶,2023年跌宕起伏的神龍汽車也錨定了新的發展戰略。去年10月,東風集團公布關于神龍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調整安排及支持事項。其中一條即是支持神龍公司全球化發展。
Stellantis集團全球執委會成員、中國區首席運營官、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奧立維表示,將支持和擴大神龍公司的整車和零部件全球出口業務。
就在當月,由神龍汽車公司出口的標致408X在越南正式上市,售價折合人民幣29.6萬元—37.7萬元。
根據神龍汽車,2022年,其出口總量達到3.7萬輛,同比增長180%,創歷史新高。此外,凡爾賽C5 X車型,神龍公司成都工廠是全球唯一的生產基地。
神龍汽車還表示:“神龍公司制造質量處于Stellantis集團的頭部水平,其中武漢工廠的制造質量水平在Stellantis集團52家工廠中排名第一、成都工廠排名第五?!?/p>
廣汽本田也開啟了國際賽道。2023年4月廣汽本田宣布開啟整車出口業務。由廣汽本田增城工廠生產的奧德賽(ODYSSEY)車型于下半年出口日本,由Honda銷售到日本市場。這是Honda首次從中國進口新車到日本市場銷售。
在廣汽集團的2023年銷量成績單里,廣汽本田的出口數據榜上有名,2023年,致在和奧德賽混動車型分別出口至歐洲、日本市場,雙車出口銷量超2萬輛。
北京現代亦將出口數據作為亮點,稱出口強勢破局、打開新境,其2023年出口量突破1萬輛。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中國合資企業的巨大國際優勢和逐步培育起來的本土化改進能力已經很強,可以針對部分海外市場進行有效的產品輸出,在不改變原有的國際品牌海外零售網絡的情況下,有較大的的輸出產品空間,同時針對個別有潛力的海外市場,也應該給中國合資車企一定的規劃布局的權限,實現深耕市場,提升中國合資品牌的國際貢獻。
2023年年末的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在展臺高喊:“合資不是落后代表,它有著成熟的穩重,也有后發的韌勁?!?/p>
進入嶄新的一年,理想汽車等新貴們喊出更高的目標,以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徘徊在二線陣營的品牌仍在奮力拼搏、爭奪上岸名額。汽車圈從來不缺野心家,決賽的倒計時終將敲響,在新合資時代,出口能否成為合資車企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路徑還有待驗證,但市場留給合資車企變革和調整的時間猶為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