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中國船舶(600150.SH)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增。
7月8日,中國船舶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稱,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5億-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4.04%-171.16%。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由虧轉盈,預計在11.2億-12.7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058.74%-1187.14%,上年同期為-1.2億元。
去年1-6月,由于子公司處置海工平臺產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及收到政府補助等事項,中國船舶非經常性損益金額達6.7億元。
中國船舶表示,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手持訂單結構改善,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和數量同比提升,本期營業毛利同比增加;聯營企業的經營業績同步改善。
根據中國船舶披露的最新消息,該公司目前船舶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今年一季度,中國船舶營業收入達152.7億元,同比增長68.84%;歸母凈利潤4億元,同比增長821.12%。但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滑超2個百分點,為7.22%。
針對一季度毛利率的下滑,中國船舶此前在2023年度集體業績說明會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隨著2021年上半年之前相對低價船訂單逐漸交付出清,高價船舶訂單交付比重的增加,主要原材料價格趨于穩定,2024年毛利率預計將會改善。
當前,全球造船業處于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供給端持續緊張使得新船價格不斷上漲。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已從2021年初的不到130漲至185以上,漲幅達42%。
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是一個反應全球新造船市場價格水平的綜合指數,其綜合了不同類型船舶的新建價格,反應了整體市場的價格趨勢。
去年全年,中國船舶實現營收748.39億元,同比增長25.81%;凈利潤為29.57億元,同比增長1614.73%,主要是受非經常性損益的支撐,若扣除這部分收益,其去年并未實現盈利,虧損近3億元。
針對去年營收的增長,中國船舶在年報中指出,主要原因為完工交付船舶數量同比增加。該公司去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81艘/753.49萬載重噸,噸位數完成年計劃的122.80%,同比增長7.55%。
長江證券上月發布研報稱,船舶行業在2020年后進入快速復蘇上行期,替換需求逐步顯現,未來10年交付價值量的復合年均增長率有望達10%以上。
長江證券同時指出,中國船舶與大周期向上共振,預計2024年-2025年將分別實現凈利潤57.1億元和94.9億元。
中國船舶隸屬于央企中國船舶集團,下轄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和廣船國際四家骨干造船企業。
截至7月8日收盤,中國船舶報40.34元,上漲0.45%,總市值180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