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時隔四年,工信部再次叫停國內鋼鐵產能置換方案公示,并計劃修訂現有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
8月22日,工信部發布通知稱,自8月23日起,暫停公示、公告新的鋼鐵產能置換方案,未按要求繼續公示、公告鋼鐵產能置換方案的,將視為違規新增鋼鐵產能,并作為反面典型進行通報。
早在2013年,國務院即出臺文件,提出鋼鐵行業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項目建設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
其中,產能等量置換是指建設項目應淘汰與該項目產能數量相等的落后或過剩產能,減量置換是指建設項目應淘汰大于該項目產能數量的落后或過剩產能。
2017年底,《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發布實施。明確產能置換方案須向社會公示和公告,此后才能進入項目備案環節。
一位不愿具名的鋼鐵行業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稱,鋼鐵行業實施產能置換政策的初衷是限制產能、壓縮產能,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企業、地方政府以各種方式變相新增產能,造成鋼鐵產能不斷擴張。其方式包括以小換大、無中生有,或者用已淘汰的產能用于產能置換等。
“在目前鋼鐵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產能過剩更加嚴重,暫停產能置換公示、公告是對產能擴張的急剎車。”該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稱。
鋼鐵下游需求不足,鋼價呈低位震蕩,疊加鋼鐵生產主要原燃料價格保持相對高位,國內鋼鐵行業在今年上半年陷入大面積虧損。
根據界面新聞7月的統計,在11家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上市鋼企中,僅太鋼不銹(000825.SZ)一家實現盈利,剩余十家公司均不同程度虧損,總虧損額預計超過77億元。
叫停公示、公告新的鋼鐵產能置換方案的同時,工信部也表態稱,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研究修訂鋼鐵產能置換辦法,進一步健全完善產能置換政策措施,在廣泛征求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后印發實施。
“短期而言,行業會迎來一個產能相對穩定期,為市場注入供給端的良好預期。”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稱,國內鋼鐵行業目前處于高產量低需求,供過于求的局面。
前述鋼鐵業內人士亦認為,在鋼鐵需求見頂回落的大環境下,遏制產能無序擴張,對于改善行業發展預期具有積極意義。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也曾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區暫停公示和公告新的鋼鐵產能置換方案,不得再備案新的鋼鐵項目,并同步修訂鋼鐵產能置換辦法。
修訂后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在2021年6月印發實施。工信部當時稱,2017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存在產能置換比例偏低,非重點地區沒有明確具體的置換比例要求,難以抑制產量不減反增等問題。
在2021版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產能置換比例由1.25:1調高為1.5:1,其他地區置換比例不低于1.25:1。
工信部在最新發布的通知稱,2021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實施以來,鋼鐵行業通過鋼鐵產能置換,有力促進了行業改造升級、結構調整、布局優化和兼并重組,但仍存在政策執行不到位、監督落實機制不完善、與行業發展形勢和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
王國清認為,在工信部暫停鋼鐵產能置換公示、公告后,可以利用這段窗口期,梳理國內鋼鐵行業產能現狀,修訂出臺更能夠適應行業調控方向的產能置換方案,有助于鋼鐵行業實現更好的布局和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