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被叫做“救火隊長”的原海底撈CEO楊利娟再度發揮了作用。
根據11月25日晚特海國際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該公司收入為1.986億美元,同比增長14.6%;歸母凈利潤為3772.4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139萬美元,實現扭虧為盈。
今年7月1日,楊利娟上任成為新的特海國際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統籌特海國際的管理和戰略發展,這也是完整在她任期內的首份季度財報。
特海國際是海底撈的海外業務,2022年12月“單飛”在港股上市,并在2024年5月在美股雙重上市。截至2024年9月30日,這家公司在四大洲13個國家有121家自營海底撈餐廳,按照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據統計,海底撈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不過海底撈龐大的海外業務的盈利水平還不算高,并在過去幾年時間里陷入虧損局面。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特海國際凈虧損分別為0.33億美元、0.54億美元、1.51億美元、0.41億美元。2023年實現盈利,凈利潤為2530萬美元。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又轉為凈虧損460萬美元。
而楊利娟曾主導了海底撈品牌的出海進程,分別于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美國成功布局,打下特海國際目前在國際市場的經營基礎。
在此前,最早以服務員身份加入海底撈的楊利娟在2022年3月從創始人張勇手中接棒,成為海底撈首席執行官。在后續楊利娟主導的“啄木鳥計劃”“硬骨頭計劃”等一系列涉及內部管理、考核、改善經營狀況的改革措施下,海底撈2023年的業績復蘇并遠超疫情前,并在2024年上半年延續增長勢頭。

不難看出,讓楊利娟主管國際業務,或許也是看中她“救火”的能力。
今年第三季度,特海國際客流總量突破74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2%,同店銷售增長率為5.6%,在現有門店的運營中也實現了持續增長。整體平均翻臺率達到3.8次/天,相較2023年同期的3.7次/天有所增長。
與當年海底撈在中國進行改革時先暫緩開新店并關閉業績差門店的思路類似,海底撈在海外開店的速度也保持了謹慎。財報稱,2024年第三季度無新店開業,另暫時關閉了位于東南亞的一家餐廳,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將其作為第二品牌餐廳重新營業。
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121家海外門店中,73家位于東南亞,18家位于東亞,20家位于北美,10家位于其他地區。
根據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的信息,特海國際全年新開了9家門店,最新的一家是10月開業的柬埔寨首店。年內該公司還關閉了一些表現不佳的門店。
電話會議中稱,該公司要把資源集中在門店提升上。關于2025年開店的規劃,已經儲備了10多個項目,正在推進裝修。還有一些現有市場的下沉加密項目,在推進選址和簽約進程。從地區的分布來看,北美、東南亞、東亞、中東、歐洲都有新項目在推進。
但其管理層也強調,“不定具體開店數量目標,避免簽約走偏?!?/p>
從不同區域市場來看,東亞地區在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最突出,翻臺率為4.3次/天,這一數字高于海外其他市場以及整體水平。對照海底撈在中國市場的情況,其上半年的翻臺率為4.2次/天。
對于東亞的收入的增長,特海國際管理層在業績交流中表示,主要是對菜品價格調整,讓部分菜品回到價格區間,從而實現翻臺率和收入的增長。
楊利娟把海底撈在中國市場的管理經驗也被用在了海外業務上,比如延續了“連住利益、鎖住管理”的策略,同時也強調用“客戶滿意度”和“餐廳經營效率”為關鍵績效指標,調動人員積極性。
對于擅長用內部管理和改革的方式提升經營業績的楊利娟來說,海外管理或許也需要用更精細化的方式實現。
在三季度業績交流會上,楊利娟表示,“我們在內部很清楚經營的責任主體是店經理,讓店經理抓顧客、抓員工、抓經營思路、動作變得更加清晰和準確?!彼M一步解釋稱,特海國際也保持低底薪高分紅的結構,在三季度向上提升了國家經理的分紅比例、優秀店經理尤其是A級店經理的分紅比例;另外通過雙管政策讓優秀管理人員的激勵更加顯著。
“當責任主體真正動起來以后,門店現場和經營效益都能得到提升,所以三季度的各項指標都得到了同比提升。”她說。
海底撈在中國市場實施的旨在孵化新品牌、推動餐飲服務創新的“紅石榴計劃”,也被沿用到了海外市場。
楊利娟在業績會上提到,特海國際鼓勵優秀國家經理參與到紅石榴計劃中,開燒烤、快餐或其他類型火鍋店。一些落地的項目包括面館和清真火鍋。早在2020年,這家公司收購了美國面館Hao Noodle。根據楊利娟的說法,美國面館經過整改已經扭虧為盈,清真火鍋已經接近盈虧平衡;但清真火鍋、面館都在持續打磨產品和單店模型,產品和服務還要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