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鞭牛士 達維
6月9日,蔚來2022年Q1財報公布:交付量疲軟、營收不及預期、毛利承壓……數據背后是一個略顯疲憊的蔚來。
2022年,對于各家智能電動汽車企業而言,是加速的一年,是進入決賽圈的一年。新造車戰線已經拉開。
蔚來董事長李斌曾表示,2022年蔚來將全面加速。但Q1財報數據似乎并沒有體現蔚來的“加速”。
符合預期的財報
6月9日,因前兩個月連續完成港交所和新交所上市,蔚來(NYSE: NIO;HKEX: 9866;SGX: NIO)2022年一季度財報姍姍來遲。
數據符合預期,但沒有超預期表現。2022年Q1,蔚來營收99.1億元,同比增長24.2%。
24.2%營收增速創造了蔚來近8個季度(即2020年二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最低增速。去年同期,蔚來營收增速達到482%,即便在上個季度,蔚來的營收增速也有49%。
與此同時,蔚來毛利率掉至18.1%,而去年同期為21.2%,上一個季度為20.9%;同比下滑3.1個百分點,環比下滑2.8個百分點。蔚來毛利率維持在18%—20%的預期內。
財報顯示,蔚來第一季度共交付25768輛車,同比增長28.5%,連續8個季度保持正增長。
截至2022年5月31日,蔚來累計交付量達204936輛。其第二季度交付指引為2.3-2.5萬臺,也就是說,蔚來6月要交付11000-13000臺。
交付量破萬,蔚來僅在2021年的9月,11月、12月達到過。11000輛,對于蔚來而言,是一個新記錄。
蔚來方面表示,5月新訂單創紀錄,6月交付數預計將創歷史新高。不過,其他新造車勢力也不甘示弱。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6.6%,較2021年5月11.6%的滲透率提升15%。作為新造車大哥的蔚來,其目標不應局限于自身,而應瞄向整個行業。
疲于交付,困于盈利,蔚來急需殺手锏,重振信心,突破重圍。
蔚來的殺手锏
想要繼續保持優勢地位,蔚來要如何做?
目前來看,蔚來手握3個殺手锏:電池、產品線和智能化。
電池就像是電動車的“心臟”,是其最大成本占比項。一臺電動車30%~40%成本是電池。
今年初,特斯拉宣布4680電池開始大規模量產交付,以此提高連續生產效率,優化車身結構。
更好的電池能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續航、降低安全風險,對新造車勢力有重要戰略意義。
近日,蔚來宣布,目前已有超過400人組成的電池相關團隊,深入參與電池的材料、電芯與整包設計、電池管理系統、制造工藝等研發工作,預計到2024年將推出800V、支持換電和超快充的電池包。
蔚來在電池領域布局已久。3月,欣旺達公告共19家企業以合計24.3億增資動力子公司,其中包含理想汽車(車和家)和蔚來系(蔚瑞投資)等汽車行業龍頭。
在2020 NIO Day 上,蔚來發布了一款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150kWh固態電池包產品,并宣布將于2022年四季度將該款固態電池裝配到旗下的量產車上,使其續航達到1000km。
蔚來第二個殺手锏是不斷豐富的產品線。目前,蔚來已交付的車型有四款——ES8、ES6、EC6、ET7。
雖然5月總銷量被其他新勢力品牌超越,但在高端純電市場,蔚來還站穩頭部。30萬以上高端品牌純電乘用車市場中,蔚來市占率達22.5%,位居前二。高端品牌全市場銷量排行中,蔚來排名前十。
今年5月純電市場的具體銷量數據中,30萬以上的高端車中,蔚來ET7表現亮眼;20-30以及10-20萬的中端比亞迪進一步領先;10萬以下大眾市場依舊是五菱宏光占據榜首。
而ET5被蔚來粉絲們寄予厚望,稱其為蔚來的“iPhone 4”。蘋果公司2010年6月初推出iPhone 4,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作為蔚來旗下起售價最低且唯一一款頂配售價不超過40萬元的車型,ET5是蔚來目前最“下沉”也最有可能成為“爆款”的車型。
“ET5訂單情況還是非常好的。”李斌介紹。ET5現有的訂單數非常理想,超過了今年的預計生產量。
除了ET5以外,今年3月上市的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在5月交付了1707臺。
此外,蔚來針對大眾市場的新品牌,會在2024年的下半年開啟交付。該新品牌終端主力產品的價格定位是20-30萬元。李斌表示,產品將會非常有競爭力。
蔚來的第三個殺手锏就是智能化。
6月8日,比亞迪召開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比亞迪在智能化方面稍顯保守。相比起在動力和能源方向,比亞迪對于智能駕駛的投入較少。
蔚來是少數擁有自動駕駛全棧自研的新造車勢力。自ET7交付以來,蔚來通過FOTA持續升級,快速提升并推出更多智能化體驗,而NT2.0技術平臺更是推出了超過200項全新功能。
2021年,蔚來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4.58%,達到45.92億元。2022年一季度蔚來研發費用為17.6億元,同比增長156.6%,占總營收17.76%。
按照蔚來的規劃,2022年研發投入將同比增長超一倍,到年底研發人員增至9000人。
除此之外,蔚來由8155芯片、智能網關、高清攝像頭、5G模塊等組成的智能座艙硬件升級計劃,將在近期舉行的新產品發布會上一并宣布。
新造車加速
電池、產品線和智能化,這三個“殺手锏”能幫助蔚來擺脫Q1的疲憊么?
目前市場無法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上三個殺手锏離不開現金的投入。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蔚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貨幣資金和短期投資共計達到533億元。與蔚來的533億元相比,理想是511.9億元,小鵬是417.14億元。
相比起2019年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如今蔚來面臨的是如何排兵布陣,高效地發揮殺手锏威力。
比較各大智能電動汽車企業最直觀的參數,依然是產能和銷量。
業績電話會上,李斌透露,江淮蔚來F1工廠目前已經全面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產能水平,并將配合新產品的量產和爬坡逐步提高實際產出。
蔚來內部人士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的某個時間,我們的月度產能應該能達到20000臺”。
目前,位于NeoPark的F2工廠已實現生產線全線貫通,進入造車驗證階段,將按計劃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產下線ET5,“之后會在3、4個月內比較迅速的爬坡到每月10000臺的產能”。
在逐漸加速的電動化進程中,誰能在2022年下半年脫穎而出呢?誰又會在中途被甩出局呢?
無論如何,新造車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勢力。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6.0萬輛,同比增長91.2%,環比增長26.9%。1-5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171.2萬輛,同比增長119.5%。
誠如李斌所言,2023年、2024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決賽圈”的時間段,2022年蔚來將全面加速。屆時蔚來三把殺手锏是否能奏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