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ToC預制菜,并不如你想象的美麗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ToC預制菜,并不如你想象的美麗

目前的電商對于ToC預制菜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渠道,核心因素是有規模但沒有利潤。

文|FoodPlusHub 海楓

先說一些核心觀點。

①、ToC預制菜有需求,而且潛力巨大,但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缺乏優質供給,市場、企業、渠道、消費者等都需要時間探索與沉淀。

②、ToB預制菜提供的核心價值是餐飲端標準化以及后廚烹飪便捷化,關鍵詞包括:出品穩定、食品安全可控、成本控制、可相對定制化;ToC預制菜提供的核心價值是烹飪便捷化以及與售價、食材品質相匹配的,關鍵詞包括:降低烹飪復雜度、節省時間、出品穩定、保持菜品多樣性。

③、從ToC預制菜的角度,歐美、日韓的直接借鑒意義都是有限的,國內ToC預制菜最大的不同是各個地域有自己的烹飪文化、飲食習慣,每一個地域都可以視作小歐美、小日韓。

④、預制菜從成本結構來看,對食材、配料依賴度較高,需要在工廠及上游供應鏈建立一定壁壘,所以ToB和ToC并行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尤其是適合具備一定規模體量及供應鏈基礎的公司,但ToB和ToC要同時做好對核心團隊以及組織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

⑤、ToB預制菜盡管已經很成熟,但依然有巨大提升空間;ToC預制菜盡管還很早期、遠未成熟,但市場潛力不可小覷,只是時機很難判斷好。

⑥、目前的電商對于ToC預制菜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渠道,核心因素是有規模但沒有利潤,背后原因包括了:同質化競爭趨向嚴重不可避免的開始拼價格、投放費用偏高侵蝕了有限毛利空間、單筆訂單履約成本過高。

⑦、如果以零售角度來看,線下門店渠道的模型還需要更多探索,味知香、好得睞的線下門店基本上以經銷商和加盟商開店為主,單店產出效益有限,所以需要大量開拓經銷及加盟網點,但整體市場天花板有限,決定了味知香、好得睞的營收空間大小。門店模型包括了菜品類型、菜式、門店位置、門店大小、門店經營模式等不同方面。

⑧、預制菜工廠可能是當下預制菜市場中為數不多盈利的企業類型之一,大量ToC預制菜企業沒有自建工廠以代加工為主,而ToB預制菜的滲透率還在持續加大,預制菜工廠保持較好的供應鏈及生產效率、品質穩定可控、健康的毛利水平等就可以相對輕松實現盈利,但如果要想把預制菜工廠的模型要進行復制,會有很大挑戰。

⑨、ToB預制菜有三種主流業務類型,一種是為餐飲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一種是提供B端可供流通的預制菜標品,還有一種是提供預制菜代加工服務。目前為餐飲提供定制化服務以及為預制菜企業提供代加工服務是更為主流的,但想象空間更大也是市場潛力更大的是B端預制菜標品。

總的來說,ToB預制菜已經成熟且確定性很高,并且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是為什么全國各地政府開始出臺政策扶持預制菜的核心原因之一。而ToC預制菜還比較早期,短期摸索成本高且不確定性大,但中期、長期是高確定性的,而且市場天花板足夠高,但路徑怎么找、時機何時到來暫時都是未知的。

以上針對ToC預制菜的判斷,也是為什么我們想冷靜、理性、克制地來聊一聊ToC預制菜的原因。也正因為還比較早期,短期內摸索成本高且不確定性大,而且時機是什么時候也不可知,所以才會談到:ToC預制菜,并不如你想象的美麗。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想來談談預制菜整體的發展情況、ToC預制菜的發展情況、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ToC預制菜的問題與挑戰如何解決以及ToC預制菜未來發展的展望。所以文章一共會分成五部分,希望能夠針對中國ToC預制菜做系統的分析,也能夠呈現ToC預制菜相對真實的情況。

1、預制菜整體的發展情況:需求端驅動已經進入到供給端驅動,如何再次進入到需求端驅動非常重要

中國預制菜市場的發展是從需求端驅動開始的。

早期預制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酒店預制菜為核心,為酒店提供半成品食材,這一時期可以視為中國預制菜早期的萌芽。讓預制菜早期萌芽之后得以進一步發展的是西式餐飲連鎖企業,包括肯德基、麥當勞等,以供應商提供切割好的食材部位及半成品為主,供應鏈標準化得以在中國餐飲行業得到一定普及。

而真正讓中國預制菜得到快速發展的是餐飲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餐飲連鎖企業的發展,由于中餐標準化難度更高,所以對于原有以中央廚房提供凈菜的體系提出新的挑戰,需要有新的供應鏈體系來承接更高程度的標準化食材。這一時期預制菜工廠開始迅速發展,并且部分預制菜工廠綁定大餐飲連鎖客戶在體量上也達到一定規模。與此同時,復合調味品行業也開始迅速發展,以定制化復合調味品開始興起。

這一階段,以餐飲企業需求為核心的預制菜發展進程,從產品開發、工廠生產體系、食材供應鏈建設等都是圍繞餐飲需求來定制的。對于大部分中端定位以及少部分中高端定位的連鎖餐廳,預制菜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這一進程預制菜替代的是生鮮供應鏈,對生鮮供應鏈進行了升級。

不過中國餐飲市場是分散的,整體而言的連鎖化率并不高,所以雖然預制菜已經在部分類型的餐廳達到了較高滲透率,但對于整個餐飲市場而言,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當下,也就是最近兩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預制菜市場的發展已經從需求端驅動變成了供給端驅動。這里的供給端包括了工廠以及上游農業端。

預制菜本身屬于食品工業,但預制菜的生產供應離不開農業,與此同時預制菜與零售業、服務業又緊密相關,而且預制菜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與第一、二、三產業都有深度綁定關系的行業。

所以當預制菜產業有了一些好的基礎之后,一方面受到農業資源豐富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支持,因為對于政府而言可以讓農業生產之后的銷售更加安全穩定,還可以將當地產業以第一產業為基礎建立第二產業;另一方面受到了農業企業的重視,尤其是農業龍頭,以畜牧業為例,養殖是主業,大多數都會展開副業,包括了屬于粗加工的屠宰以及深加工的食品,大多數食品業務產值的比例都比較低,但預制菜有可能提升食品業務產值占比。

所以能夠看到最近兩年左右預制菜供給端高速發展,全國有多個地方政府開始出臺預制菜產業相關扶持政策,興建預制菜產業園以及設立預制菜產業基金等。農業龍頭企業開始加大預制菜業務的投入,大力開展預制菜相關的業務,不論是ToB還是ToC都在大力拓展。

不過預制菜市場由供給端驅動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與挑戰,其中包括了:產品進入到嚴重同質化競爭的階段、供給大于需求導致產能過剩、找到新的大量需求需要時間和摸索等。

如果部分預制菜企業能夠注意并且重視到這些風險和挑戰,就應該提前做一些布局和準備,一方面是在產能上不能盲目擴大,要把握好相應的節奏,控制好投資的時間點以及現金流,另一方面尋找新需求,并且為新需求投入相應的資源與資金進行優質供給的研發。

對于預制菜整個市場而言,要想重新回到由需求端驅動的階段,最為核心的需求機會點在于大量非連鎖型的餐飲以及C端消費者。不過不論是對于非連鎖型餐飲而言,還是對于C端消費者而言,目前的產品供給都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綜合相關的數據報告,目前國內預制菜B端市場與C端市場加起來在3000多億左右,其中B端市場為主導,在2500億規模以上,而國內餐飲行業連鎖化率在30%左右,從B端市場來看,空間還非常大。C端市場規模在400億-500億左右,按照相關報告數據估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能夠達到萬億體量,按照C端占比20%進行估計,C端市場潛力還有4-5倍左右,當然這并不包含可能的一些變量,如若產生有利變量,C端市場規模還有更大的空間。

所以整體而言,中國預制菜市場還處于增長期,離市場成熟達到平穩階段還有很長的距離。

2、ToC預制菜的發展情況:經歷了幾個階段及不同企業的推動,但市場短期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現在是關鍵時期

國內ToC預制菜市場早期階段的參與者以餐飲老字號品牌為主,有許多餐飲老字號品牌并沒有在連鎖化經營持續,即便是有開分店的餐飲老字號多數也不過數家分店。

對于餐飲老字號品牌而言,在特定客群中有很好的品牌認知度并且認可度,也有地標性的場所甚至建筑,最為核心的也是其菜品出品,所以依托于這些基礎,有一些餐飲老字號開始售賣熟食產品或半成品菜,這一現象在上海老字號餐飲品牌尤為明顯,比如新雅、三陽盛、國際飯店、杏花樓等。

這些老字號餐飲一般是從經營熟食類產品開始,逐步拓展售賣網點,在達到一定銷售規模之后開始自建食品工廠,許多熟食產品以及半成品菜由工廠生產,在產能穩定且得到保障之后,開始拓展銷售渠道,包括了年貨禮品、企業團購以及進入商超渠道等。在上海眾多餐飲老字號品牌中,新雅在預制菜的拓展是比較成熟的,而且也在上海本地形成了很強的消費者認知。

專業ToC預制菜企業是從好得睞、味知香等企業開始的,好得睞成立于2002年,味知香成立于2008年,兩家公司經營模式、涉及到預制菜產品都是類似的。產品以生制半成品為主,冷凍保存,SKU非常豐富,以家常菜為主。經營模式以經銷商或加盟商開店為主,門店選址主要集中在農貿市場或菜市場,門店售賣產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冷凍正裝產品售賣,另一種是產品解凍后以冷藏形式散裝稱重,按照相關標準冷藏狀態下可以保存2-3天。

兩家公司目前年營收在10億規模其中,其中味知香在2021年營收為7.65億,好得睞由于ToB業務拓展相對比味知香更加成熟一些,所以我們預估好得睞年營收應該超過了10億。

再后來ToC預制菜發展有一個重要的階段是餐飲企業開始在零售化上做探索,餐飲原本是堂食、服務業態,但是隨著互聯網、傳播溝通、外賣、新零售等要素的變化,餐飲企業開始嘗試打破自身邊界,進行了一系列零售化嘗試。

餐飲企業零售化嘗試中較為常見的有幾種形態:a、開展外賣業務;b、數字化,通過微信、微博等傳播溝通媒介與消費者溝通互動等,形成了自己的流量池;c、開發預包裝產品,在自有商場、門店渠道以及其他線上線下渠道進行時售賣。

這其中就有一部分餐飲企業開始嘗試將自己核心菜品或核心食材開發成預包裝食品,而預制菜產品是其中一部分,還有許多企業開發了方便食品、調味品等產品線。例如較早階段就自建食品工廠的眉州東坡,以食品為主餐飲為輔并行發展的廣州酒家等。

這個過程中上游供應鏈企業、預制菜工廠也開始在嘗試探索ToC預制菜的業務,不過業務核心還是以ToB為主。

而真正讓ToC預制菜受到廣泛關注的是2020年疫情之后。

一方面是消費端的需求開始對ToC預制菜產生了一些驅動力,由于疫情管控,消費者在家的時間多了起來,而有一段時間餐飲受到了一定影響,所以有許多消費者開始在家烹飪,這個背景之下預制菜、方便食品等增長迅速。

另一方面是疫情對于餐飲企業以及原來以餐飲為主要客戶的預制菜工廠帶來了挑戰,這種情況之下許多餐飲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和布局預制菜,而以ToB業務為主的上游預制菜工廠也開始布局C端。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是新零售渠道對預制菜的推動,與知名餐飲品牌推出聯名產品,推出預制菜專區,以及推出大量預制菜自有品牌產品,叮咚買菜預制菜占比在15%左右,盒馬預制菜占比差不多也在15%-20%的水平。

經過最近這兩年多時間的發展,ToC預制菜開始受到重視,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市場參與者之外,平臺方也開始重視,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預制菜銷量都在持續高速增長,消費預制菜的用戶在持續增加,預制菜的商家也在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零售模型的預制菜也開始興起,這一部分也要得益于鍋圈、懶熊等火鍋生鮮食材超市的發展,零售模型的預制菜企業包括了舌尖英雄、三餐有料,也有最近熱度很高但爭議也很大的趣店預制菜。

ToC預制菜的菜品類型也開始豐富起來,除了冷凍產品之外,冷藏及熟食類產品也豐富起來。在這些豐富的菜品類型中出現了一些銷售規模相對較大的單品,比如酸菜魚、小龍蝦、熟食鹵味等產品。

盡管ToC預制菜最近兩年熱度非常高且增長也非常迅速,但要深入分析的話,其實ToC預制菜短期內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最近兩年ToC預制菜之所以能夠迅速增長和爆發,有幾個核心原因:a、上游產業鏈有基礎;b、疫情的推動;c、多個市場參與方的推動;d、在家烹飪及餐食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場景與市場。

如果我們將ToB預制菜視為餐廳后廚的替代與補充,那ToC預制菜就是家庭廚房的替代與補充。餐飲市場和家庭烹飪市場都是巨大的市場,但預制菜目前的家庭烹飪的滲透率是遠遠不如餐飲市場的。

從目前ToC預制菜中銷售體量較大的單品來看,只覆蓋了很小一部分傳統烹飪中的菜式與菜品,并且多數不屬于高頻消費與飲食的菜品。

以零售規模來計算,盒馬應該是國內最大的ToC預制菜零售渠道之一,但盒馬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還是不夠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更深入了解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需求。如果將盒馬旗下盒馬工坊的自有品牌預制菜產品進行分析,大單品產品并不多見。

所以ToC預制菜現在及未來的挑戰重重,這些挑戰是否能夠被有效解決,將直接決定接下來ToC預制菜整體市場與行業的發展。

3、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消費者認知與習慣、優質產品供給、供應鏈端的改造、銷售渠道的豐富性及體量

我們此前在針對FoodPlus會員-預制菜賽道宣傳的時候有提到過ToC預制菜所面臨的挑戰,接下來我們結合近期的思考與研究著重來分析這些核心挑戰。

隨著預制菜整體市場熱度提高,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預制菜市場的參與者開始增多,這些都在從不同維度影響ToC預制菜的熱度以及發展。給ToC預制菜市場帶來熱度并且推動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最為明顯是當下市場逐漸進入到同質化競爭以及比拼價格的階段。

例如酸菜魚,已經成為ToC預制菜市場銷售體量較大的單品。叮叮懶人菜依托于抖音的大量投放以及達人帶貨等,在高峰期時公司月銷能夠做到5000萬左右,其中酸菜魚是叮叮懶人菜最為核心的單品。

發展到今天,酸菜魚預制菜產品已經琳瑯滿目,在產品大同小異的情況之下,各家開始比拼價格,其中以最近熱度較高也伴隨較大爭議的趣店預制菜為代表,在其直播間推出1分錢酸菜魚的促銷推廣活動,而在常規優惠上定價在9.9元、19.9元不等。

酸菜魚僅僅是ToC預制菜同質化競爭的一個縮影,其他菜品還包括了豬肚雞、椰子雞、梅菜扣肉、小炒肉等等。

由于在烹飪中這些菜品都有相應的烹飪標準甚至出品標準,當這些菜品作為預制菜進行開發時,最終可能會導致各家出品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下。當產品不構成足夠差異化的同時,各個品牌及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價值就是大同小異的,而這時價格就成了重要的價值變量,以相同品質更低價格來贏得消費者認可。

當多數消費者以價格對比來進行購買選擇之后,各家就會在低價策略上跟進,最終則會導致每家預制菜企業都不掙錢的情況,這對于ToC預制菜企業以及行業而言是不利的。

ToC預制菜發展到今天,從家庭烹飪的滲透率以及菜品的豐富性,都是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有許多家庭還沒有對預制菜形成良好的認知,也有非常多的菜品并沒有開發成預制菜產品。

過多聚焦在已經有一定市場基礎的產品上,隨著同質化競爭激烈起來,企業可能會進入到一個不太健康的運營及發展階段,而消費者也可能因為同質化競爭對預制菜認知形成一定的偏見,這對于ToC預制菜中長期發展而言是不利的。

其實目前大眾消費群體對預制菜的輿論并不都是正面的,有不少消費者其實有在抵制預制菜,究其原因就主要是消費者對傳統烹飪文化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認為預制菜某種程度上是在消解傳統烹飪文化的。

而在許多家庭烹飪的場景中,生鮮及生鮮凍品還是占據絕對主流的,用預制菜來替代生鮮及生鮮凍品還不算非常常見。尤其是現在預制菜供給以及豐富性還比較缺乏的階段,要想進一步提升預制菜在家庭烹飪中的滲透率,還是存在非常大挑戰的。

所以優質供給對于ToC預制菜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需要非常豐富的優質供給。

但從ToC預制菜產品供給的角度來看,其實有許多公司都沒有將資源以及時間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以及消費需求洞察上。

同樣有很高市場熱度的舌尖英雄,很多產品都是預制菜工廠已有產品直接提供,甚至有的產品連包裝都沒有更換,比如其中一款預制菜產品宮保雞丁,產品包裝還是其供應商福成五豐旗下鮮到家品牌的包裝。

針對中國的消費需求進行ToC預制菜產品開發及深度洞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中國的烹飪文化、美食文化是非常豐富且復雜的,不同的城市&地域,有自己的菜系以及烹飪、飲食習慣。要想從中找到機會、找到規律,一方面比較難,另一方面需要較長時間與精力的投入。

也正因為其復雜性與多樣性,所以國外預制菜市場對于中國ToC預制菜的借鑒意義是有限的,尤其是要做什么樣的產品、消費者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產品是有機會的,這些都會有非常大的不同。

這可能是目前ToC預制菜市場同質化競爭嚴峻的原因之一,至少這些有一定銷售規模和消費認知的菜品是確定性的。作為預制菜企業而言,不需要去花時間探索,也需要承擔過多試錯的成本。

目前ToC預制菜的供應鏈體系是建立在原有ToB預制菜的體系之上的,從產品類型到生產工藝等持續沿用。不過餐飲后廚的烹飪方式與家庭烹飪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另外過去ToB預制菜是以定制化作為核心業務的,所以ToC預制菜的菜品類型以及生產工藝是需要去做調整與優化的。

而如何調整與優化,既需要跟不同類型產品的特性結合起來,還需要跟消費需求、習慣以及烹飪文化等方面結合起來。

ToC預制菜發展還離不開銷售渠道的支撐,目前主流的銷售渠道可以分成三種類型:a、線下零售渠道;b、線上電商;c、預制菜門店的業態。

預制菜的線下零售渠道中,新零售渠道以及會員制商店依然保持其活力,傳統的超市、大賣場已經式微了。盡管如此,在線下零售渠道中超市及大賣場依然占據零售份額的主流,所以能夠保障有一定的預制菜出貨量,不過由于主流渠道式微,預制菜在這些渠道的天花板也會更為明顯。

新零售渠道以及會員制商店中,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預制菜銷售的主要構成,對于多數ToC預制菜企業來說,既需要面對其他預制菜企業的競爭,還需要面對來自渠道方的競爭。

線上電商是ToC預制菜品牌接觸潛在消費者很好的觸點,不過推廣及履約成本較高,可能會讓許多ToC預制菜企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預制菜門店的業態中,相對成熟的是味知香、好得睞,還在探索及發展階段的是舌尖英雄、珍味小梅園、三餐有料、趣店預制菜等。目前單店面積并不大,所選擇的位置以農貿&菜市場以及社區為主,這會導致單店產出是有限的,這種門店模型之下要想擴大規模,只有開設更多的門店。

這些主流渠道的類型以及表現,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未來ToC預制菜要想進入到更多家庭烹飪場景中,更為關鍵的就是渠道上要做好支撐,一方面是渠道數量需要更多,另一方面則是渠道豐富性上要更強。

整體而言,對于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來說,短期不樂觀而且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很多企業是很難具備著眼于長期的認知與能力的。但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階段更加需要一些有中長期視角、重視消費需求與習慣挖掘、深入到傳統烹飪文化當中、聚焦供應鏈改造以及產品開發的預制菜企業,來帶動國內ToC預制菜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4、怎么解決ToC預制菜面臨的挑戰以及存在的問題?

國內ToC預制菜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已經變得不可避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以及習慣還處于早期階段,對傳統烹飪文化與美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國內消費需求與飲食習慣的多樣性和復雜性,ToB供應鏈如何更好支撐ToC產品,渠道的滲透情況等。以上都是國內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以及關鍵問題。

如果是新進入ToC預制菜市場的參與者,應該讓自己盡可能遠離目前的同質化競爭,雖然通過自身的競爭實力有可能取得一定市場規模和地位,但是業務經營的情況可能是低質量的,除了營收規模之外,給自身帶來的價值與沉淀是有限的。

對于已經進入到ToC預制菜市場的參與者來說,除了追求增長以及銷售規模之外,還應該更加關注產品復購情況、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場景、消費頻次、預制菜產品在日常飲食中的占比、用戶體驗等方面。從而建立自身對于ToC預制菜消費者以及消費行為的深厚認知,這不論是對于企業經營策略、運營打法以及產品規劃等方面都可以帶來非常巨大的價值。

不論是哪種市場參與者,都應該更加冷靜的看待市場競爭以及市場機會,也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自身核心能力以及希望實現的目標。把目標著眼于中長期以及長期,把目光以及精力更多放在消費者需求以及習慣上、放在傳統烹飪文化以及美食文化的理解與挖掘上。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烹飪及美食文化的多樣性、地域與消費群體的多樣性等,未來ToC預制菜市場在產品供給上也一定會呈現多樣性的特性。作為預制菜企業來說,應該思考自身的優勢,梳理自己在產品策略上的打法,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的長期目標,來制定自身企業與品牌定位以及產品規劃等。與之對應的,則是圍繞產品來展開的其他方面核心能力建設。

從產品的角度進行分類,可以從餐食種類(比如西餐、中餐、日韓等)、菜系(西餐菜系、中餐菜系等)、核心食材(禽肉、畜肉、水產、海鮮等)、烹飪方式(炒、蒸、煮、炸、烤等)、餐桌類型(家常菜、小菜涼菜、硬菜大菜等)。

作為預制菜企業一方面要從許多不同的維度去挖掘預制菜如何消費者需求、烹飪文化等更好的結合,另一方面則需要思考自身的定位以及長期目標,是專注還是廣泛覆蓋等,但不論如何選擇,最終都是需要在中長期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以及獨特的市場地位。

更多更具體的關于這些核心挑戰與關鍵問題的解決,歡迎加入FoodPlus會員后參加我們舉辦的主題為《ToC預制菜產品開發的核心邏輯,以及大單品機會的判斷與把握》的會員專題活動。未來我們也會持續對這一話題進行深入研究,舉辦不同類型的會員活動以及輸出不同形式的內容等。

5、對ToC預制菜未來發展的展望:有豐富的優質供給之后,將極大提升預制菜在家庭烹飪中的滲透率

生鮮凍品并不是一個歷來就有的產物,隨著冷鏈物流的成熟、冰箱的普及等,生鮮凍品開始逐漸進入家庭以及家庭烹飪中,目前已經成為主流的一部分。

在生鮮凍品領域存在萌芽到成熟的階段,產品品質從低到高的過渡,產品類型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豐富等。這與預制菜其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核心的邏輯都是烹飪習慣中對食材的替代。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持續提升技術,比如生鮮凍品的冷凍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涉及到消費者認知與習慣的培養,比如對生鮮凍品的品質進行普及,品質穩定下更長的存儲周期,冰箱使用以及烹飪過程中解凍;產品類型的豐富,目前生鮮凍品已經涵蓋了肉類、蔬菜、水果等非常多元的種類。

整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優質供給的豐富性,而與之對應的,在優質供給逐漸豐富起來的同時,消費者認知以及消費習慣的挖掘也需要跟進上。

目前ToC預制菜處在的階段已經從萌芽期進入到了發展期,不過目前還處于發展期的較早階段。在萌芽期解決的問題是一部分消費者的習慣養成,產業鏈條有初步形成等。而發展期的關鍵是預制菜的普及、需求端更大程度的挖掘、供給端的提升以及豐富性等。

在有豐富的優質供給之后,預制菜將成為生鮮及生鮮凍品的核心替代者,可以預見的是ToC預制菜將成為家庭烹飪的主流選擇之一,當成為主流選擇之后預制菜對生鮮及生鮮凍品的替代率會保持一定水平,如果達到20%左右就會成為一個萬億級市場。

當然這一切的核心都在于供給的優質性、豐富性,以及對消費者需求與習慣的挖掘、對傳統烹飪與美食文化的挖掘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ToC預制菜,并不如你想象的美麗

目前的電商對于ToC預制菜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渠道,核心因素是有規模但沒有利潤。

文|FoodPlusHub 海楓

先說一些核心觀點。

①、ToC預制菜有需求,而且潛力巨大,但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缺乏優質供給,市場、企業、渠道、消費者等都需要時間探索與沉淀。

②、ToB預制菜提供的核心價值是餐飲端標準化以及后廚烹飪便捷化,關鍵詞包括:出品穩定、食品安全可控、成本控制、可相對定制化;ToC預制菜提供的核心價值是烹飪便捷化以及與售價、食材品質相匹配的,關鍵詞包括:降低烹飪復雜度、節省時間、出品穩定、保持菜品多樣性。

③、從ToC預制菜的角度,歐美、日韓的直接借鑒意義都是有限的,國內ToC預制菜最大的不同是各個地域有自己的烹飪文化、飲食習慣,每一個地域都可以視作小歐美、小日韓。

④、預制菜從成本結構來看,對食材、配料依賴度較高,需要在工廠及上游供應鏈建立一定壁壘,所以ToB和ToC并行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尤其是適合具備一定規模體量及供應鏈基礎的公司,但ToB和ToC要同時做好對核心團隊以及組織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

⑤、ToB預制菜盡管已經很成熟,但依然有巨大提升空間;ToC預制菜盡管還很早期、遠未成熟,但市場潛力不可小覷,只是時機很難判斷好。

⑥、目前的電商對于ToC預制菜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渠道,核心因素是有規模但沒有利潤,背后原因包括了:同質化競爭趨向嚴重不可避免的開始拼價格、投放費用偏高侵蝕了有限毛利空間、單筆訂單履約成本過高。

⑦、如果以零售角度來看,線下門店渠道的模型還需要更多探索,味知香、好得睞的線下門店基本上以經銷商和加盟商開店為主,單店產出效益有限,所以需要大量開拓經銷及加盟網點,但整體市場天花板有限,決定了味知香、好得睞的營收空間大小。門店模型包括了菜品類型、菜式、門店位置、門店大小、門店經營模式等不同方面。

⑧、預制菜工廠可能是當下預制菜市場中為數不多盈利的企業類型之一,大量ToC預制菜企業沒有自建工廠以代加工為主,而ToB預制菜的滲透率還在持續加大,預制菜工廠保持較好的供應鏈及生產效率、品質穩定可控、健康的毛利水平等就可以相對輕松實現盈利,但如果要想把預制菜工廠的模型要進行復制,會有很大挑戰。

⑨、ToB預制菜有三種主流業務類型,一種是為餐飲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一種是提供B端可供流通的預制菜標品,還有一種是提供預制菜代加工服務。目前為餐飲提供定制化服務以及為預制菜企業提供代加工服務是更為主流的,但想象空間更大也是市場潛力更大的是B端預制菜標品。

總的來說,ToB預制菜已經成熟且確定性很高,并且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是為什么全國各地政府開始出臺政策扶持預制菜的核心原因之一。而ToC預制菜還比較早期,短期摸索成本高且不確定性大,但中期、長期是高確定性的,而且市場天花板足夠高,但路徑怎么找、時機何時到來暫時都是未知的。

以上針對ToC預制菜的判斷,也是為什么我們想冷靜、理性、克制地來聊一聊ToC預制菜的原因。也正因為還比較早期,短期內摸索成本高且不確定性大,而且時機是什么時候也不可知,所以才會談到:ToC預制菜,并不如你想象的美麗。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想來談談預制菜整體的發展情況、ToC預制菜的發展情況、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ToC預制菜的問題與挑戰如何解決以及ToC預制菜未來發展的展望。所以文章一共會分成五部分,希望能夠針對中國ToC預制菜做系統的分析,也能夠呈現ToC預制菜相對真實的情況。

1、預制菜整體的發展情況:需求端驅動已經進入到供給端驅動,如何再次進入到需求端驅動非常重要

中國預制菜市場的發展是從需求端驅動開始的。

早期預制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酒店預制菜為核心,為酒店提供半成品食材,這一時期可以視為中國預制菜早期的萌芽。讓預制菜早期萌芽之后得以進一步發展的是西式餐飲連鎖企業,包括肯德基、麥當勞等,以供應商提供切割好的食材部位及半成品為主,供應鏈標準化得以在中國餐飲行業得到一定普及。

而真正讓中國預制菜得到快速發展的是餐飲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餐飲連鎖企業的發展,由于中餐標準化難度更高,所以對于原有以中央廚房提供凈菜的體系提出新的挑戰,需要有新的供應鏈體系來承接更高程度的標準化食材。這一時期預制菜工廠開始迅速發展,并且部分預制菜工廠綁定大餐飲連鎖客戶在體量上也達到一定規模。與此同時,復合調味品行業也開始迅速發展,以定制化復合調味品開始興起。

這一階段,以餐飲企業需求為核心的預制菜發展進程,從產品開發、工廠生產體系、食材供應鏈建設等都是圍繞餐飲需求來定制的。對于大部分中端定位以及少部分中高端定位的連鎖餐廳,預制菜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這一進程預制菜替代的是生鮮供應鏈,對生鮮供應鏈進行了升級。

不過中國餐飲市場是分散的,整體而言的連鎖化率并不高,所以雖然預制菜已經在部分類型的餐廳達到了較高滲透率,但對于整個餐飲市場而言,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當下,也就是最近兩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預制菜市場的發展已經從需求端驅動變成了供給端驅動。這里的供給端包括了工廠以及上游農業端。

預制菜本身屬于食品工業,但預制菜的生產供應離不開農業,與此同時預制菜與零售業、服務業又緊密相關,而且預制菜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與第一、二、三產業都有深度綁定關系的行業。

所以當預制菜產業有了一些好的基礎之后,一方面受到農業資源豐富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支持,因為對于政府而言可以讓農業生產之后的銷售更加安全穩定,還可以將當地產業以第一產業為基礎建立第二產業;另一方面受到了農業企業的重視,尤其是農業龍頭,以畜牧業為例,養殖是主業,大多數都會展開副業,包括了屬于粗加工的屠宰以及深加工的食品,大多數食品業務產值的比例都比較低,但預制菜有可能提升食品業務產值占比。

所以能夠看到最近兩年左右預制菜供給端高速發展,全國有多個地方政府開始出臺預制菜產業相關扶持政策,興建預制菜產業園以及設立預制菜產業基金等。農業龍頭企業開始加大預制菜業務的投入,大力開展預制菜相關的業務,不論是ToB還是ToC都在大力拓展。

不過預制菜市場由供給端驅動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與挑戰,其中包括了:產品進入到嚴重同質化競爭的階段、供給大于需求導致產能過剩、找到新的大量需求需要時間和摸索等。

如果部分預制菜企業能夠注意并且重視到這些風險和挑戰,就應該提前做一些布局和準備,一方面是在產能上不能盲目擴大,要把握好相應的節奏,控制好投資的時間點以及現金流,另一方面尋找新需求,并且為新需求投入相應的資源與資金進行優質供給的研發。

對于預制菜整個市場而言,要想重新回到由需求端驅動的階段,最為核心的需求機會點在于大量非連鎖型的餐飲以及C端消費者。不過不論是對于非連鎖型餐飲而言,還是對于C端消費者而言,目前的產品供給都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綜合相關的數據報告,目前國內預制菜B端市場與C端市場加起來在3000多億左右,其中B端市場為主導,在2500億規模以上,而國內餐飲行業連鎖化率在30%左右,從B端市場來看,空間還非常大。C端市場規模在400億-500億左右,按照相關報告數據估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能夠達到萬億體量,按照C端占比20%進行估計,C端市場潛力還有4-5倍左右,當然這并不包含可能的一些變量,如若產生有利變量,C端市場規模還有更大的空間。

所以整體而言,中國預制菜市場還處于增長期,離市場成熟達到平穩階段還有很長的距離。

2、ToC預制菜的發展情況:經歷了幾個階段及不同企業的推動,但市場短期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現在是關鍵時期

國內ToC預制菜市場早期階段的參與者以餐飲老字號品牌為主,有許多餐飲老字號品牌并沒有在連鎖化經營持續,即便是有開分店的餐飲老字號多數也不過數家分店。

對于餐飲老字號品牌而言,在特定客群中有很好的品牌認知度并且認可度,也有地標性的場所甚至建筑,最為核心的也是其菜品出品,所以依托于這些基礎,有一些餐飲老字號開始售賣熟食產品或半成品菜,這一現象在上海老字號餐飲品牌尤為明顯,比如新雅、三陽盛、國際飯店、杏花樓等。

這些老字號餐飲一般是從經營熟食類產品開始,逐步拓展售賣網點,在達到一定銷售規模之后開始自建食品工廠,許多熟食產品以及半成品菜由工廠生產,在產能穩定且得到保障之后,開始拓展銷售渠道,包括了年貨禮品、企業團購以及進入商超渠道等。在上海眾多餐飲老字號品牌中,新雅在預制菜的拓展是比較成熟的,而且也在上海本地形成了很強的消費者認知。

專業ToC預制菜企業是從好得睞、味知香等企業開始的,好得睞成立于2002年,味知香成立于2008年,兩家公司經營模式、涉及到預制菜產品都是類似的。產品以生制半成品為主,冷凍保存,SKU非常豐富,以家常菜為主。經營模式以經銷商或加盟商開店為主,門店選址主要集中在農貿市場或菜市場,門店售賣產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冷凍正裝產品售賣,另一種是產品解凍后以冷藏形式散裝稱重,按照相關標準冷藏狀態下可以保存2-3天。

兩家公司目前年營收在10億規模其中,其中味知香在2021年營收為7.65億,好得睞由于ToB業務拓展相對比味知香更加成熟一些,所以我們預估好得睞年營收應該超過了10億。

再后來ToC預制菜發展有一個重要的階段是餐飲企業開始在零售化上做探索,餐飲原本是堂食、服務業態,但是隨著互聯網、傳播溝通、外賣、新零售等要素的變化,餐飲企業開始嘗試打破自身邊界,進行了一系列零售化嘗試。

餐飲企業零售化嘗試中較為常見的有幾種形態:a、開展外賣業務;b、數字化,通過微信、微博等傳播溝通媒介與消費者溝通互動等,形成了自己的流量池;c、開發預包裝產品,在自有商場、門店渠道以及其他線上線下渠道進行時售賣。

這其中就有一部分餐飲企業開始嘗試將自己核心菜品或核心食材開發成預包裝食品,而預制菜產品是其中一部分,還有許多企業開發了方便食品、調味品等產品線。例如較早階段就自建食品工廠的眉州東坡,以食品為主餐飲為輔并行發展的廣州酒家等。

這個過程中上游供應鏈企業、預制菜工廠也開始在嘗試探索ToC預制菜的業務,不過業務核心還是以ToB為主。

而真正讓ToC預制菜受到廣泛關注的是2020年疫情之后。

一方面是消費端的需求開始對ToC預制菜產生了一些驅動力,由于疫情管控,消費者在家的時間多了起來,而有一段時間餐飲受到了一定影響,所以有許多消費者開始在家烹飪,這個背景之下預制菜、方便食品等增長迅速。

另一方面是疫情對于餐飲企業以及原來以餐飲為主要客戶的預制菜工廠帶來了挑戰,這種情況之下許多餐飲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和布局預制菜,而以ToB業務為主的上游預制菜工廠也開始布局C端。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是新零售渠道對預制菜的推動,與知名餐飲品牌推出聯名產品,推出預制菜專區,以及推出大量預制菜自有品牌產品,叮咚買菜預制菜占比在15%左右,盒馬預制菜占比差不多也在15%-20%的水平。

經過最近這兩年多時間的發展,ToC預制菜開始受到重視,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市場參與者之外,平臺方也開始重視,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預制菜銷量都在持續高速增長,消費預制菜的用戶在持續增加,預制菜的商家也在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零售模型的預制菜也開始興起,這一部分也要得益于鍋圈、懶熊等火鍋生鮮食材超市的發展,零售模型的預制菜企業包括了舌尖英雄、三餐有料,也有最近熱度很高但爭議也很大的趣店預制菜。

ToC預制菜的菜品類型也開始豐富起來,除了冷凍產品之外,冷藏及熟食類產品也豐富起來。在這些豐富的菜品類型中出現了一些銷售規模相對較大的單品,比如酸菜魚、小龍蝦、熟食鹵味等產品。

盡管ToC預制菜最近兩年熱度非常高且增長也非常迅速,但要深入分析的話,其實ToC預制菜短期內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最近兩年ToC預制菜之所以能夠迅速增長和爆發,有幾個核心原因:a、上游產業鏈有基礎;b、疫情的推動;c、多個市場參與方的推動;d、在家烹飪及餐食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場景與市場。

如果我們將ToB預制菜視為餐廳后廚的替代與補充,那ToC預制菜就是家庭廚房的替代與補充。餐飲市場和家庭烹飪市場都是巨大的市場,但預制菜目前的家庭烹飪的滲透率是遠遠不如餐飲市場的。

從目前ToC預制菜中銷售體量較大的單品來看,只覆蓋了很小一部分傳統烹飪中的菜式與菜品,并且多數不屬于高頻消費與飲食的菜品。

以零售規模來計算,盒馬應該是國內最大的ToC預制菜零售渠道之一,但盒馬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還是不夠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更深入了解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需求。如果將盒馬旗下盒馬工坊的自有品牌預制菜產品進行分析,大單品產品并不多見。

所以ToC預制菜現在及未來的挑戰重重,這些挑戰是否能夠被有效解決,將直接決定接下來ToC預制菜整體市場與行業的發展。

3、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消費者認知與習慣、優質產品供給、供應鏈端的改造、銷售渠道的豐富性及體量

我們此前在針對FoodPlus會員-預制菜賽道宣傳的時候有提到過ToC預制菜所面臨的挑戰,接下來我們結合近期的思考與研究著重來分析這些核心挑戰。

隨著預制菜整體市場熱度提高,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預制菜市場的參與者開始增多,這些都在從不同維度影響ToC預制菜的熱度以及發展。給ToC預制菜市場帶來熱度并且推動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最為明顯是當下市場逐漸進入到同質化競爭以及比拼價格的階段。

例如酸菜魚,已經成為ToC預制菜市場銷售體量較大的單品。叮叮懶人菜依托于抖音的大量投放以及達人帶貨等,在高峰期時公司月銷能夠做到5000萬左右,其中酸菜魚是叮叮懶人菜最為核心的單品。

發展到今天,酸菜魚預制菜產品已經琳瑯滿目,在產品大同小異的情況之下,各家開始比拼價格,其中以最近熱度較高也伴隨較大爭議的趣店預制菜為代表,在其直播間推出1分錢酸菜魚的促銷推廣活動,而在常規優惠上定價在9.9元、19.9元不等。

酸菜魚僅僅是ToC預制菜同質化競爭的一個縮影,其他菜品還包括了豬肚雞、椰子雞、梅菜扣肉、小炒肉等等。

由于在烹飪中這些菜品都有相應的烹飪標準甚至出品標準,當這些菜品作為預制菜進行開發時,最終可能會導致各家出品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下。當產品不構成足夠差異化的同時,各個品牌及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價值就是大同小異的,而這時價格就成了重要的價值變量,以相同品質更低價格來贏得消費者認可。

當多數消費者以價格對比來進行購買選擇之后,各家就會在低價策略上跟進,最終則會導致每家預制菜企業都不掙錢的情況,這對于ToC預制菜企業以及行業而言是不利的。

ToC預制菜發展到今天,從家庭烹飪的滲透率以及菜品的豐富性,都是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有許多家庭還沒有對預制菜形成良好的認知,也有非常多的菜品并沒有開發成預制菜產品。

過多聚焦在已經有一定市場基礎的產品上,隨著同質化競爭激烈起來,企業可能會進入到一個不太健康的運營及發展階段,而消費者也可能因為同質化競爭對預制菜認知形成一定的偏見,這對于ToC預制菜中長期發展而言是不利的。

其實目前大眾消費群體對預制菜的輿論并不都是正面的,有不少消費者其實有在抵制預制菜,究其原因就主要是消費者對傳統烹飪文化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認為預制菜某種程度上是在消解傳統烹飪文化的。

而在許多家庭烹飪的場景中,生鮮及生鮮凍品還是占據絕對主流的,用預制菜來替代生鮮及生鮮凍品還不算非常常見。尤其是現在預制菜供給以及豐富性還比較缺乏的階段,要想進一步提升預制菜在家庭烹飪中的滲透率,還是存在非常大挑戰的。

所以優質供給對于ToC預制菜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需要非常豐富的優質供給。

但從ToC預制菜產品供給的角度來看,其實有許多公司都沒有將資源以及時間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以及消費需求洞察上。

同樣有很高市場熱度的舌尖英雄,很多產品都是預制菜工廠已有產品直接提供,甚至有的產品連包裝都沒有更換,比如其中一款預制菜產品宮保雞丁,產品包裝還是其供應商福成五豐旗下鮮到家品牌的包裝。

針對中國的消費需求進行ToC預制菜產品開發及深度洞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中國的烹飪文化、美食文化是非常豐富且復雜的,不同的城市&地域,有自己的菜系以及烹飪、飲食習慣。要想從中找到機會、找到規律,一方面比較難,另一方面需要較長時間與精力的投入。

也正因為其復雜性與多樣性,所以國外預制菜市場對于中國ToC預制菜的借鑒意義是有限的,尤其是要做什么樣的產品、消費者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產品是有機會的,這些都會有非常大的不同。

這可能是目前ToC預制菜市場同質化競爭嚴峻的原因之一,至少這些有一定銷售規模和消費認知的菜品是確定性的。作為預制菜企業而言,不需要去花時間探索,也需要承擔過多試錯的成本。

目前ToC預制菜的供應鏈體系是建立在原有ToB預制菜的體系之上的,從產品類型到生產工藝等持續沿用。不過餐飲后廚的烹飪方式與家庭烹飪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另外過去ToB預制菜是以定制化作為核心業務的,所以ToC預制菜的菜品類型以及生產工藝是需要去做調整與優化的。

而如何調整與優化,既需要跟不同類型產品的特性結合起來,還需要跟消費需求、習慣以及烹飪文化等方面結合起來。

ToC預制菜發展還離不開銷售渠道的支撐,目前主流的銷售渠道可以分成三種類型:a、線下零售渠道;b、線上電商;c、預制菜門店的業態。

預制菜的線下零售渠道中,新零售渠道以及會員制商店依然保持其活力,傳統的超市、大賣場已經式微了。盡管如此,在線下零售渠道中超市及大賣場依然占據零售份額的主流,所以能夠保障有一定的預制菜出貨量,不過由于主流渠道式微,預制菜在這些渠道的天花板也會更為明顯。

新零售渠道以及會員制商店中,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預制菜銷售的主要構成,對于多數ToC預制菜企業來說,既需要面對其他預制菜企業的競爭,還需要面對來自渠道方的競爭。

線上電商是ToC預制菜品牌接觸潛在消費者很好的觸點,不過推廣及履約成本較高,可能會讓許多ToC預制菜企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預制菜門店的業態中,相對成熟的是味知香、好得睞,還在探索及發展階段的是舌尖英雄、珍味小梅園、三餐有料、趣店預制菜等。目前單店面積并不大,所選擇的位置以農貿&菜市場以及社區為主,這會導致單店產出是有限的,這種門店模型之下要想擴大規模,只有開設更多的門店。

這些主流渠道的類型以及表現,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未來ToC預制菜要想進入到更多家庭烹飪場景中,更為關鍵的就是渠道上要做好支撐,一方面是渠道數量需要更多,另一方面則是渠道豐富性上要更強。

整體而言,對于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來說,短期不樂觀而且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很多企業是很難具備著眼于長期的認知與能力的。但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階段更加需要一些有中長期視角、重視消費需求與習慣挖掘、深入到傳統烹飪文化當中、聚焦供應鏈改造以及產品開發的預制菜企業,來帶動國內ToC預制菜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4、怎么解決ToC預制菜面臨的挑戰以及存在的問題?

國內ToC預制菜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已經變得不可避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以及習慣還處于早期階段,對傳統烹飪文化與美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國內消費需求與飲食習慣的多樣性和復雜性,ToB供應鏈如何更好支撐ToC產品,渠道的滲透情況等。以上都是國內ToC預制菜面臨的核心挑戰以及關鍵問題。

如果是新進入ToC預制菜市場的參與者,應該讓自己盡可能遠離目前的同質化競爭,雖然通過自身的競爭實力有可能取得一定市場規模和地位,但是業務經營的情況可能是低質量的,除了營收規模之外,給自身帶來的價值與沉淀是有限的。

對于已經進入到ToC預制菜市場的參與者來說,除了追求增長以及銷售規模之外,還應該更加關注產品復購情況、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場景、消費頻次、預制菜產品在日常飲食中的占比、用戶體驗等方面。從而建立自身對于ToC預制菜消費者以及消費行為的深厚認知,這不論是對于企業經營策略、運營打法以及產品規劃等方面都可以帶來非常巨大的價值。

不論是哪種市場參與者,都應該更加冷靜的看待市場競爭以及市場機會,也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自身核心能力以及希望實現的目標。把目標著眼于中長期以及長期,把目光以及精力更多放在消費者需求以及習慣上、放在傳統烹飪文化以及美食文化的理解與挖掘上。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烹飪及美食文化的多樣性、地域與消費群體的多樣性等,未來ToC預制菜市場在產品供給上也一定會呈現多樣性的特性。作為預制菜企業來說,應該思考自身的優勢,梳理自己在產品策略上的打法,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的長期目標,來制定自身企業與品牌定位以及產品規劃等。與之對應的,則是圍繞產品來展開的其他方面核心能力建設。

從產品的角度進行分類,可以從餐食種類(比如西餐、中餐、日韓等)、菜系(西餐菜系、中餐菜系等)、核心食材(禽肉、畜肉、水產、海鮮等)、烹飪方式(炒、蒸、煮、炸、烤等)、餐桌類型(家常菜、小菜涼菜、硬菜大菜等)。

作為預制菜企業一方面要從許多不同的維度去挖掘預制菜如何消費者需求、烹飪文化等更好的結合,另一方面則需要思考自身的定位以及長期目標,是專注還是廣泛覆蓋等,但不論如何選擇,最終都是需要在中長期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以及獨特的市場地位。

更多更具體的關于這些核心挑戰與關鍵問題的解決,歡迎加入FoodPlus會員后參加我們舉辦的主題為《ToC預制菜產品開發的核心邏輯,以及大單品機會的判斷與把握》的會員專題活動。未來我們也會持續對這一話題進行深入研究,舉辦不同類型的會員活動以及輸出不同形式的內容等。

5、對ToC預制菜未來發展的展望:有豐富的優質供給之后,將極大提升預制菜在家庭烹飪中的滲透率

生鮮凍品并不是一個歷來就有的產物,隨著冷鏈物流的成熟、冰箱的普及等,生鮮凍品開始逐漸進入家庭以及家庭烹飪中,目前已經成為主流的一部分。

在生鮮凍品領域存在萌芽到成熟的階段,產品品質從低到高的過渡,產品類型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豐富等。這與預制菜其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核心的邏輯都是烹飪習慣中對食材的替代。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持續提升技術,比如生鮮凍品的冷凍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涉及到消費者認知與習慣的培養,比如對生鮮凍品的品質進行普及,品質穩定下更長的存儲周期,冰箱使用以及烹飪過程中解凍;產品類型的豐富,目前生鮮凍品已經涵蓋了肉類、蔬菜、水果等非常多元的種類。

整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優質供給的豐富性,而與之對應的,在優質供給逐漸豐富起來的同時,消費者認知以及消費習慣的挖掘也需要跟進上。

目前ToC預制菜處在的階段已經從萌芽期進入到了發展期,不過目前還處于發展期的較早階段。在萌芽期解決的問題是一部分消費者的習慣養成,產業鏈條有初步形成等。而發展期的關鍵是預制菜的普及、需求端更大程度的挖掘、供給端的提升以及豐富性等。

在有豐富的優質供給之后,預制菜將成為生鮮及生鮮凍品的核心替代者,可以預見的是ToC預制菜將成為家庭烹飪的主流選擇之一,當成為主流選擇之后預制菜對生鮮及生鮮凍品的替代率會保持一定水平,如果達到20%左右就會成為一個萬億級市場。

當然這一切的核心都在于供給的優質性、豐富性,以及對消費者需求與習慣的挖掘、對傳統烹飪與美食文化的挖掘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婺源县| 牡丹江市| 邹城市| 溆浦县| 昔阳县| 马鞍山市| 康马县| 龙海市| 财经| 舞钢市| 志丹县| 和平县| 会理县| 三穗县| 百色市| 泸溪县| 南华县| 灵寿县| 渝北区| 沾化县| 临泉县| 苏尼特左旗| 滦南县| 临夏市| 河津市| 克拉玛依市| 蒙自县| 浦北县| 武宁县| 泾阳县| 丹阳市| 阜新| 雅安市| 昌邑市| 嘉善县| 桐乡市| 宜川县| 翁牛特旗| 巨鹿县|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