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汽車報
據《汽車新聞》報道,近日,日產汽車歐洲研發高級副總裁大衛·莫斯表示,日產汽車已經成功開發出全固態電池,目標是到2025年開始試生產,并于2028年量產一款由全固態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
成本減半,充電速度提高三倍
《汽車新聞》指出,純電動汽車最大的問題是里程焦慮、充電焦慮,根源在于目前的動力電池不能滿足長續航里程,以及更快的充電需求。因此,擁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被看作未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而固態電池是目前行業公認的解決方法之一,幾乎所有的電池企業都在開發固態電池。但是,固態電池何時量產、何時大規模商業化一直是個問號。而日產汽車是首家明確宣布固態電池量產時間的車企。
大衛·莫斯表示,日產汽車的固態電池將大大提高存儲和電力傳輸的效率,相比鋰電池,不僅能夠節省50%的成本,還能將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充電速度也將提高三倍。他補充說:“日產汽車正在與牛津大學的領先科學家合作開發這項技術。日產汽車的固態技術是‘全固態’,因為這種電池去除了所有液態部分。這是我們的領先之處。目前,有一些固態電池仍然有液體電解質。這是一個問題,因為液體會沸騰,會讓能量的儲存和傳輸的效率受到影響。”
《福布斯》指出,目前行業內絕大部分全固態電池仍停留在試制品階段。與當前驅動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最大的優點是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快的充電速度。
據了解,日產汽車計劃到2025年建立并運行固態電池試點生產廠;到2026年完成初始技術的工程設計;然后到2028年首次應用在汽車上,逐步實現量產。
日產汽車沒有透露配備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將在哪些工廠生產、有哪些車型。此外,日產汽車方面還表示,日產汽車仍在開發鋰離子電池,因為到目前為止,全固態電池的開發還存在諸多變數。據了解,日產汽車自2010年首次公開量產電動汽車聆風以來,截至目前,在開發電動汽車方面投入了78億歐元的費用。日產管理層表示,計劃今后再投資156億歐元。
眾多車企都在布局
除了日產汽車,豐田汽車、大眾集團、福特汽車、寶馬集團和比亞迪等眾多汽車制造企業也在開發或者投資全固態電池。
《日本經濟新聞》援引從事專利調查和分析的調查機構Patent Result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3月,日本企業在全固態電池專利數量上處于領先地位。專利數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為豐田集團、松下控股、出光興產、三星電子、村田制作所。除了三星電子,其余4家均為日本企業。其中,豐田集團的專利數排名第一,達到1331件,是第二名的三倍。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雖然豐田集團旗下品牌汽車在電動化上落后于對手,但豐田集團是在固態電池領域布局最為深入的一家車企。早在1990年,豐田就著手固態電池的研究。去年,豐田推出全球首款搭載全固態電池的原型車,并宣布對電池技術進行高達136億美元的投資。
據《底特律時報》報道,寶馬集團于近日宣布,將從今年開始測試與美國電池技術公司Solid Power合作開發的固態電池。從2017年起,寶馬就開始與Solid Power合作研發應用于汽車的固態電池。在雙方合作的最新階段,寶馬還將在其位于德國慕尼黑附近的電池實驗室制造Solid Power電池的原型版本。寶馬此前曾透露,配備固態電池的汽車可能會在2030年推出。寶馬電池研發主管彼得·蘭普表示,該公司將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生產電芯,目標是在2025年前開發出大到足以在車輛中測試的電芯。此外,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汽車電動化競爭,寶馬還將推出一款新型鋰離子電池。
此外,去年年底,大眾集團參與投資的QuantumScape宣布,將其第一批24層鋰金屬電池運送給電動汽車制造商進行內部測試。據悉,這些原型電池在公司內部被稱為“A0”樣品,代表了QuantumScape在2022年取得的最大成果。根據QuantumScape的說法,有了這些原型電池,包括股東大眾集團在內的汽車制造商能夠“在他們的設施中開始測試,并提供有關電池性能的反饋”。QuantumScape稱,這些測試將有助于增加陰極容量負載和提高封裝效率。
QuantumScape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格迪普·辛格表示:“我為團隊為實現這一里程碑所做的所有努力和決心感到自豪。雖然這個里程碑讓我們更接近自己的最終目標,但在這項技術成為商業產品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