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覽富財經網
蔚來汽車最近好消息不斷。
12月4日,據工信部網站顯示,蔚來汽車出現在“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此信息表示蔚來已獲得獨立生產資質。
11月21日、29日,蔚來汽車和長安汽車、吉利控股分別簽署了換電合作協議。
喜事一樁接著一樁,蔚來汽車的頹勢要反轉了嗎?
2023年,蔚來不行了?
2013年,蔚來汽車風光不再。曾經的“蔚小理”已經變成了現在的“理小蔚”。
最新銷量數據顯示,11月,理想汽車以交付新車41,030輛的成績,牢牢占據交付量榜首位置。截至11月30日,理想汽車全年累計交付325,677輛,提前達成2023年30萬輛的銷量目標。
11月,小鵬汽車以20,041輛的交付量位列第二。今年以來,小鵬汽車已連續10個月保持月交付正增長。截至11月30日,小鵬汽車2023年累計交付量121,486輛,超去年全年總量。
蔚來汽車表現最差,11月交付量僅為15,959輛,1-11月共交付新車142,026輛。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曾說,2023年的全年銷量目標要做到同比翻番。按去年12.25萬輛的全年銷量來看,2023年蔚來的年銷目標是24.5萬輛。
目前看來,蔚來想要達成年度目標已經無望。
除了交付量不及預期,蔚來汽車還深陷持續虧損之中。
11月13日,一則“蔚來汽車五年半虧764億”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并引發熱議,有報道稱,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蔚來汽車近五年半來歸母凈利潤已累計虧損764億元。
從具體數據看,2018年至2022年,蔚來汽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3.28億元、-114.13億元、-56.11億元、-105.72億元和-145.59億元。
2023年上半年,受價格戰影響,蔚來凈虧損109.26億元,虧損情況越來越嚴重。
11月3日,李斌發布全員信,表示蔚來汽車要進行業務與組織優化,裁掉10%左右的員工。
根據蔚來汽車2022年ESG報告顯示,其共有26763名員工,分別來自全球26個國家與地區。據此計算,蔚來此番調整將涉及約2700名員工。
這是蔚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不少人開始質疑,蔚來是不是快不行了?
11月17日,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廣州車展上公開回應公司倒閉傳聞,“可以預測的是,2024年是電車血拼的巔峰年,挺過24年蔚來就知道會不會倒了!”“蔚來汽車不會倒閉,也絕無倒閉的可能。”
2024年,生死之戰
此次蔚來獲得獨立生產資質并不令人意外。
今年10月,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江淮汽車擬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部分資產,涉及的兩家工廠正是江淮與蔚來合作的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和江淮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
當時就有傳聞稱蔚來或將收購上述江淮汽車資產,并進一步謀求獨立生產資質。
與不少造車新勢力花費數億乃至十多億去收購資質不同,蔚來特立獨行,選擇將錢花在了換電業務上面,這也被認為是蔚來最大的虧損來源。
公開數據顯示,蔚來在全球市場建設和運營已超過2100座換電站。粗略計算,投資總額約為73.6億元。
截至11月20日,蔚來已經累計為用戶提供了超過3200萬次換電服務。以蔚來現有體量,依靠自身很難快速實現換電業務盈虧平衡還很難。
有觀點認為,蔚來換電如今是騎虎難下的境地,“繼續投入,困難顯而易見。不再投入,意味著承認戰略不當,可能勸退熱衷于換電的潛在車主。”
李斌曾說過,自己最大的特長就是善于從懸崖邊把自己撈回來。這一次,他拉來了兩位重量級的援手。
11月21日,蔚來汽車與長安汽車在重慶簽署換電業務的合作協議。11月29日,蔚來汽車和吉利控股簽署了換電合作協議。
那么,長安、吉利的相繼入局,能否真的打消投資人的的顧慮?當蔚來的換電聯盟日益擴大,是否象征著換電模式或將成為下一個新能源賽道上的熱門領域?
答案并不明確。首先,充電和換電,哪一種更能代表電車的未來,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其次,換電雖然是一種理想的補能方式,但在大規模普及的過程中,仍會面臨諸多的難題和挑戰。比如,如何保證蔚來車主的專屬換電體驗,如何規范運營模式和質量管理等等。
“蔚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找到盈利模式,而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蔚來玩的是逆邊際的游戲。”有分析認為,蔚來的問題不是怎么熬過去,而是在時代發展中根本看不到熬過去的商業設計。
更嚴峻的挑戰在于,汽車是一個耐用消費品,當企業、特別是新品牌出現頹勢的時候,對于售后的擔心又會成為一根新的稻草。
按照李斌的說法,“換電這條路非常艱辛。要建立全國性網絡,且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而一旦做成能夠服務外部客戶,后來者想要進入的門檻將非常高。”但是,目前蔚來的銷量離獲得邊際實在太遠,導致沒法轉身。
蔚小理中,目前理想汽車市值已經高達385.1億美元,小鵬汽車市值為141.0億美元,蔚來汽車市值則節節敗退,已跌至120.7億美元。
2024年,蔚來汽車會有好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