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速途車酷研究院 郝丹淳
編輯|秦韶華
近日,長安發布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收購長安新能源部分股權的議案》,將以13.32億元的價格收購長安新能源10.34%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長安汽車的持股比例將由40.66%增加至51.00%,長安新能源將重新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對于重新收回股權的原因,長安汽車在此前也解釋道:長安新能源是“香格里拉計劃”的核心載體,承載著公司向新能源轉型的戰略使命;實現控股后將加強公司與長安新能源在研、產、供、銷、資金等方面的協同效應,加速實現長安汽車向智能新能源轉型的戰略目標。
與此同時,人事變動方面也有了“新動作”——長安新能源黨委書記楊大勇正式被任命為長安福特汽車執行副總裁。
從股權控制到人事調動,長安汽車頻繁的資本操作背后到底有何深意?而正值新能源轉型的關鍵節點,這些操作又能否助其一臂之力?
01、百年老“店”的轉型之路
事實上,入局新能源賽道,長安算是一個十足的“搶跑者”。
早在2001年國家科技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之際,長安汽車便已經嗅到“先機”,不僅迅速響應號召,推出純電動及混動車型,還積極推動新能源業務的發展。2009年12月,長安奔奔 MINI EV 正式下線,這是國內第一輛純電動汽車,雖然由于技術上的原因并沒有量產,但仍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進入2010年以后,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推進,長安汽車陸續推出了E30純電車、逸動純電動、歐諾純電動、長安奔奔MINI純電版等多款“油改電”車型,不過由于技術較為落后,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一直沒有泛起什么水花,頗有“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意味。
2017年12月,長安汽車成立新能源事業部,并正式發布“香格里拉計劃”,宣稱投向新能源汽車的資金多達1000億元,且將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
然而,此后不久長安汽車便遭遇了業績、銷量雙下滑的危機,新能源汽車銷量也急劇萎縮。于是,在之后的4年里,長安汽車不斷變賣或置出不良資產瘦身,對新能源板塊進行全面改革。2019年,長安汽車引入四家戰略投資者,甚至放棄了對新能源子公司的控制權。
2021年,長安新能源板塊逐漸開始恢復元氣,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不過,雖然其在當年6月發布了藍鯨iDD混動系統,但與傳統車企比亞迪、廣汽、上汽等相比已有明顯的差距,且其新能源滲透率僅為8.3%,低于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奔奔EV是長安新能源2021年銷量的主要來源,其當年銷量達76381輛,在長安新能源累計銷量100075輛中占比76.32%。
或許是A00級車型的高銷量給了長安汽車“遐想”,因此長安汽車于今年4月相繼推出了新的微型車LUMIN品牌電動車“糯玉米”和混動車型UNI-K iDD。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二者的表現在已經進入下半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無任何“助力”。
圖源:長安官網
縱觀今年1-11月,長安新能源雖然銷量為226015輛,同比增加140.51%,但整體表現上,其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至今未超過10%。
很顯然,雖然早在21年前就已經開始鉆研新能源技術,并在2017年宣布啟動“香格里拉計劃”,但如今的長安汽車在轉型新能源時依然困難重重。
02、高端化難“獨立”
目前,長安汽車旗下擁有深藍、阿維塔兩個新能源品牌,其中,深藍隸屬于長安新能源,而阿維塔則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家聯合打造,定位中高端的純電品牌。
作為長安深藍的重磅產品,深藍SL03不僅正式上市時間被推遲到了今年7月下旬,還被多家媒體爆出交付延期事故。
圖源:長安深藍官網
銷量方面,上市后的深藍SL03并未給長安帶來太多驚喜。今年8月-11月,分別賣出1256輛、5825輛、6348輛及6344輛,根據此前預測,11月份深藍SL03月銷量應當達到1.5萬輛上下才符合預期。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不僅讓長安新能源的銷量增長被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其未來能否獲得更好成績被打上了問號。
同時,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對于深藍的延遲交付拒退定金、座椅通風虛假宣傳的投訴也屢見不鮮。此外,多位長安深藍SL03車主還表示,車輛曾出現行駛中全車黑屏、動力系統故障、后電機卡死等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
而另一品牌——阿維塔于8月8日正式推出的首款車型也同樣乏陳可善。據阿維塔科技稱,截至10月31日,阿維塔11的“首批鎖單量突破5000臺,同時均價超過40萬元,完成這一成就,只用了不到10天”。
圖源:阿維塔官網
實際上,阿維塔11從8月初就已開始接受預訂,也就是說近3個月阿維塔最終鎖單量僅5000輛。
相較之下,問界M7發布后,僅用2小時銷量破萬;理想L9上市3天訂單量超過3萬輛的成績,實在令阿維塔11相形見絀。
值得一提的是,阿維塔的核心部件——三電系統和智能系統,被分別交給了寧德時代和華為。雖然憑借寧德時代加持賺足了“關注”,甚至在線下車展中,銷售人員也多次強調所搭載的為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但阿維塔11并未搭載新一代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
依此趨勢發展,長安汽車甚至有淪為二者代工廠的風險。而阿維塔所產生的“效益”能否歸屬于長安所有仍屬未知。
03、長安新能源道阻且長
好在,長安高層如今似乎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不僅收回長安新能源股權,還在今年官宣了多個重磅“新聞”。
前不久的11月30日,長安汽車發布了長安汽車未來電動化轉型的解決方案——長安原力技術,正式官宣加入增程式車型的隊伍。隨著長安原力技術的發布,長安汽車又向電動電氣化轉型邁出了一大步,形成燃油、混動、增程、純電、氫燃料等五大技術路線,為消費者構建起完備、多元的“裝備庫”。
據悉,原力智能增程系統是長安汽車量產的自主轎車增程系統,該系統搭載高效全能增程器、無感NVH技術、智慧能量管理策略等技術,可使發電機最高效率達到96%。在CLTC工況下,純電里程200km,增程模式綜合續航里程達到1200km。
不過,雖然控制權的回歸讓長安新能源主動性增加,但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對長安汽車的業績帶來一定的壓力。
財報顯示:長安新能源在2018年-2021年凈利潤連年虧損,分別是2.44億元、4.81億元、11.62億元、27.72億元,今年上半年依然虧損14.72億元。
按照長安汽車此前發布的“香格里拉計劃”來看,2025年長安汽車將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但現在看來,如此宏大的計劃卻與其當下的市場表現稍顯格格不入。雖然重新奪回長安新能源的控制權,對其的新能源車業務有強勁的積極意義,但長安新能源能否有更大的突破,同時進一步推進“香格里拉計劃”,這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當然,隨著疫情沖擊逐漸變小,加上長安逐步捋順產品的研產供銷等各個環節,并不排除其未來厚積薄發實現飛躍的可能。于此,我們希望長安能盡快調整,順利贏回搶跑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