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特斯拉降價,針對并非“蔚小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特斯拉降價,針對并非“蔚小理”?

卷入價格戰的,恐怕不止新能源車企。

文|BT商業科技  

1月6日,特斯拉國產車型宣布全系降價,Model 3和Model Y的起售價分別降至22.99萬和25.99萬。這是特斯拉最近兩個月內的第三次降價,也一舉驅散了上海超級工廠停擺、庫存上升等陰霾,三天內斬獲近3萬輛汽車訂單。

不過在當時,或許還沒有人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大降價并非故事的高潮,而只是特斯拉——乃至整個新能源車市場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戰的序幕。

同樣在1月6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將日本降價10%;1月9日,特斯拉銷售代表宣布將為新加坡客戶提供折扣;1月13日,特斯拉宣布下調在美出售所有新車型的價格,基礎版Model Y更是直降20%;同日,德國出售的Model 3價格也宣布直降6000歐元,加拿大在售的全系車型也將下調價格,長續航版Model Y降幅達到21.4%……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特斯拉的降價已經不再是一家之事。對整個新能源車市場來說,特斯拉的降價潮都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將原本的市場生態徹底打亂。

對特斯拉而言,乍一看降價確實為其在短期內收獲了大量訂單以及資本的青睞,但背后的麻煩事也不少。對其他同行來說,是否跟進價格戰是一個兩難的決定。乃至于對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以及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來說,這都是一場福禍難料的戰事。

特斯拉降價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眾所周知,特斯拉降價的背景是去年年底的需求疲軟、庫存上升兩大麻煩,不過在1月6日官宣降價之后,情況馬上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先是有消息稱特斯拉降價3天內收獲了3萬輛汽車訂單,后又有媒體調查顯示特斯拉在部分二、三線城市的門店訂單量環比去年12月暴漲了整整500%。雖然上述數據沒有得到官方確認,但從各路爆料來看,降價對訂單量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資本市場這邊,降價去庫存、訂單量上升也帶來了良好的溢出效應。宣布降價之后的六個交易日里,特斯拉有五天錄得上漲,當前股價較年內低點高出近20美元。截止1月12日,華爾街頂流、“木頭姐”凱西·伍德主管的方舟投資管理公司連續四個交易日加倉特斯拉,對這家新能源巨頭的前景十分看好。

從這個角度講,特斯拉降價可謂求仁得仁。但我們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也不能忽視背后的陰暗面。

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在降價后表示,價格的變動是“基于成本定價”邏輯制定的,并否認了降價壓低利潤的猜測。凱西·伍德、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尼爾·艾福斯等華爾街大鱷也相繼發布自己的調查結果,堅稱特斯拉的成本仍有下降空間。

凱西·伍德就直接指出,如果特斯拉能夠借著降價的機會擴大訂單量,那么電池成本就會隨之降低。

“根據萊特定律,產量每增加一倍,電池成本就會下降28%。更何況,特斯拉還有自主研發、生產電池的能力。”

事情似乎也確實沿著“木頭姐”預測的路線發展,最近一段時間特斯拉擴產的消息和降價一樣引人注目。1月12日,有報道稱特斯拉已和印尼政府達成初步協議,將在當地建設第三家海外工廠,計劃產能高達100萬輛。次日,印尼海洋事務與投資統籌部部長也證實,最近已經完成了和特斯拉的新一輪會談。

一邊降價去庫存、搶訂單,一邊開足馬力擴充產能,特斯拉的如意算盤敲得相當響亮。但當特斯拉這只巨型蝴蝶頻繁煽動翅膀,整個新能源車生態就會刮起一陣颶風——處于風暴中心的,還有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們。

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戰會不會全面打響?從現在看,情況似乎也沒有那么糟糕。

價格戰下的中國車企,沉默是大多數

在特斯拉接連降價、訂單暴漲、車主暴怒、資本掃貨等一系列消息的沖擊下,其他競爭對手當然會作出反應。

在特斯拉官宣降價不久后,福特就宣布對旗下的純電車型福特電馬進行競價,各系列車型降幅在2萬至2.8萬之間。11月16日,梅賽德斯奔馳也宣布對旗下的部分新能源車車型進行降價,降幅為5.07萬元-22.97萬元不等,降價力度之大令人咋舌。

將目光放回國內。對于這一場價格戰,本土車企的態度有些復雜:參與的熱情沒有想象中那么高,大部分車企仍處于觀望狀態,更有甚者選擇逆市漲價。

反應最快的跟隨者,是問界AITO。1月13日,問界宣布下調部分車型售價,問界M5EV、AITO問界M7等車型降幅都在3萬左右。官方信息顯示,本輪降價后問界主要車型的售價在25萬-30萬之間,和特斯拉Model 3基本重疊。由此也基本可以斷定,問界本輪降價是奔著搶Model 3生意去的。

1月17日,小鵬也宣布啟動新春優惠,小鵬G3i、小鵬P5和小鵬P7等車型均有參與,最高降價幅度約為3萬元。

不過問界和小鵬不能代表主流做法——至少蔚來、理想、哪吒、零跑等大部分本土車企截至目前都沒有跟進降價行動。

以蔚來為例。去年主推的蔚來ET7自上市以來就沒有官方降價活動,只有各大線下經銷商時不時給予一些優惠折扣。根據新浪汽車大數據中心的統計,除了發售階段售價曾壓到47.9萬元的水平外,蔚來ET7的售價一直維持在49.4萬的標準線上,9-10月黃金銷售期期間一度漲至50.33萬元。

如果說按兵不動是主流,跟風降價也順理成章,那么逆市漲價的威馬汽車就顯得更像個異類了。

1月16日,威馬汽車宣布針對W6、EX5-Z和E.5等多款車型進行漲價,綜合補貼后的起售價上漲1.5萬-2.5萬。據悉,該方案從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但在公布之前已經支付預定金的客戶仍按支付前的原價格交易,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對于漲價的原因,威馬汽車也是相當坦誠:不能再接受越賣越虧的狀況。為了活下去,漲價已經成為最直接、甚至唯一的方法。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威馬的處境也是絕大部分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縮影:利潤率低迷、成本高企、供應鏈并不穩固而且品牌忠誠度不如特斯拉更容易遭到車主抨擊……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特斯拉的降價游戲,“蔚小理”們真的玩不起。

得益于完善的“垂直采購”供應鏈,自研的4680電池、FSD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以及各地超級工廠應用的自動化組裝技術,特斯拉向來被視為“反微笑曲線”的代表,并被不少媒體稱為“新能源界的蘋果”。優秀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先進的生成流程,壓低了特斯拉的成本,也給了其降價的空間和底氣。

以供應鏈為例。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供應鏈本土化率超過95%,大部分一級供應商的倉庫都在工廠半徑范圍500公里內的地區。這樣一來,采購、運輸、倉儲成本和效率都大大提升。

對比之下,中國一眾造車新勢力就完全是另一幅光景了。巔峰時期,特斯拉整車銷售毛利率高達30%,去年三季度則為27.9%。而同期的蔚來、理想和小鵬分別只有16.4%、12%和11.6%,銷量遠超特斯拉且同樣有自研電池的比亞迪也才不過15.9%。

總而言之,對于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的中國造車新勢力來說,降價促銷無異于飲鴆止渴,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蔚來們一樣以不變應萬變,已經是最謹慎的做法。像威馬這樣漲價求生,則預示著企業的經營已經到了相當困難的階段。

從這個角度講,特斯拉掀起的這一輪價格戰,真正的對手或許并不是“蔚小理”或者問界——特斯拉要和成本做斗爭,說到底其實就是和背后的供應鏈企業做斗爭。

供應鏈企業心情復雜,寧王憂從中來?

自從寧德時代創造市值神話之后,躲在新能源車企背后的供應鏈企業就正式走到臺前,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不過最兩年,雙方的關系變得愈發微妙:一方面,供應鏈企業和車企誰都離不開誰,只有緊密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但另一方面,供應鏈企業和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激化,圍繞成本、利潤的分配衍生出諸多分歧。

 

當前激戰正酣的新能源車價格戰,暫時還沒有波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但在高度統一、關聯密切的新能源產業鏈中,牽一發必將動全身,上下游企業不可能在這場價格戰中獨善其身。首當其沖的,或許正是最重要的電池、芯片供應商。

最明顯的變化是,隨著特斯拉降價在短期內推高訂單量,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需求上漲,可能會迎來量價齊飛的現象。國金證券的最新研報就指出,春節后供應鏈價格談判就會基本結束,氫氧化鋰、碳酸鋰等重要原材料報價成為關注焦點。

但供應鏈漲價,和特斯拉的訴求會產生明顯沖突。近期種種跡象就顯示,特斯拉正在密謀擺脫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將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的生產、采購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1月12日,據外媒Autoevolution報道,特斯拉位于德州科博斯克里斯蒂市的煉鋰廠已經悄然動工,預計整個項目將投入3.75億美元,預計在2024年底正式投產。去年年底,特斯拉還傳出將推出全新HW4.0芯片,并將代工訂單交給臺積電,并采用更先進的4nm制程。

連煉鋰廠都準備好了,所有人都在預測,特斯拉接下來將會不斷提高自研電池的使用比例,逐步擺脫寧德時代。

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寧德時代股價意外大跌的時候,就有消息稱特斯拉試圖擴充供應鏈,引入比亞迪作為新供應商。雖然該謠言此后不了了之,但兩大巨頭之間存在分歧也是不爭的事實。

統計顯示,新能源車鋰電池占整車的成本高達42%,遠高于電機、電控的10%和11%。而在動力電池的生產成本中,撇除可以長期分攤的研發成本不談,正負極材料又占據了重要比例。特斯拉一邊放出消息要擴大供應商團隊,一邊建設煉鋰廠,可見是做了兩手準備,在自研電池的道路上蒙眼狂奔。

然而,站在供應鏈企業的角度看,現在還不到離開特斯拉等車企的時候。去年二季度,彭博社爆料寧德時代將耗資50億美元赴美建廠,目標是和頭號大客特斯拉深度綁定,并開拓更多海外客戶。

按照當前的合同,寧德時代和特斯拉鎖定的供貨期限是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仍有很長的合作時間。但從近期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寧德時代也充滿憂患意識,已經開始圖謀后路。

當過往的合作模式出現裂痕,或許就意味著巨變正在醞釀。供應鏈企業和新能源車企的暗中較量誰能獲勝還不得而知,但這一場全力的競賽,或許將帶領整個行業走向新的階段。

寫在最后

在問界宣布降價后不久,某汽車博主通過實地探店等方式得出結論:均店真實新增訂單1個,進店量沒有明顯提升。有趣的是,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該博主的發文,并發表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評論:

“任何車型的第一競品都是該區間銷量最好的頭部品牌。銷量差的產品,沒資格成為別人的競品?!?/p>

要知道,在這位博主的分析中,特斯拉降價直接影響的并非問界M7,而是理想L8。但從李想的評論中可以看到,他對于這種對比或者特斯拉的降價行為內心沒有太大波動,反倒是揶揄了一把問界。在狂熱的市場中保持冷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想仍能表現克制,是一個積極信號。

特斯拉的價格戰能持續多久,或者能否一直保持當前的效果都是未知之數。現階段,儲存彈藥、堅持原有的發展路線才是正道。當然,如果能借著特斯拉這股東風,學著改善供應鏈體系,對造車新勢力們來說更是一大收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特斯拉

9.9k
  • 盤后大跌5%!特斯拉二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兩位數下滑
  • 特斯拉第二季度凈利潤11.72億美元,同比減少16%

蔚來汽車

5.8k
  • 蔚來一度漲超8%!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盤中走高
  •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1.7%,蔚來漲超10%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特斯拉降價,針對并非“蔚小理”?

卷入價格戰的,恐怕不止新能源車企。

文|BT商業科技  

1月6日,特斯拉國產車型宣布全系降價,Model 3和Model Y的起售價分別降至22.99萬和25.99萬。這是特斯拉最近兩個月內的第三次降價,也一舉驅散了上海超級工廠停擺、庫存上升等陰霾,三天內斬獲近3萬輛汽車訂單。

不過在當時,或許還沒有人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大降價并非故事的高潮,而只是特斯拉——乃至整個新能源車市場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戰的序幕。

同樣在1月6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將日本降價10%;1月9日,特斯拉銷售代表宣布將為新加坡客戶提供折扣;1月13日,特斯拉宣布下調在美出售所有新車型的價格,基礎版Model Y更是直降20%;同日,德國出售的Model 3價格也宣布直降6000歐元,加拿大在售的全系車型也將下調價格,長續航版Model Y降幅達到21.4%……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特斯拉的降價已經不再是一家之事。對整個新能源車市場來說,特斯拉的降價潮都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將原本的市場生態徹底打亂。

對特斯拉而言,乍一看降價確實為其在短期內收獲了大量訂單以及資本的青睞,但背后的麻煩事也不少。對其他同行來說,是否跟進價格戰是一個兩難的決定。乃至于對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以及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來說,這都是一場福禍難料的戰事。

特斯拉降價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眾所周知,特斯拉降價的背景是去年年底的需求疲軟、庫存上升兩大麻煩,不過在1月6日官宣降價之后,情況馬上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先是有消息稱特斯拉降價3天內收獲了3萬輛汽車訂單,后又有媒體調查顯示特斯拉在部分二、三線城市的門店訂單量環比去年12月暴漲了整整500%。雖然上述數據沒有得到官方確認,但從各路爆料來看,降價對訂單量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資本市場這邊,降價去庫存、訂單量上升也帶來了良好的溢出效應。宣布降價之后的六個交易日里,特斯拉有五天錄得上漲,當前股價較年內低點高出近20美元。截止1月12日,華爾街頂流、“木頭姐”凱西·伍德主管的方舟投資管理公司連續四個交易日加倉特斯拉,對這家新能源巨頭的前景十分看好。

從這個角度講,特斯拉降價可謂求仁得仁。但我們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也不能忽視背后的陰暗面。

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在降價后表示,價格的變動是“基于成本定價”邏輯制定的,并否認了降價壓低利潤的猜測。凱西·伍德、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尼爾·艾福斯等華爾街大鱷也相繼發布自己的調查結果,堅稱特斯拉的成本仍有下降空間。

凱西·伍德就直接指出,如果特斯拉能夠借著降價的機會擴大訂單量,那么電池成本就會隨之降低。

“根據萊特定律,產量每增加一倍,電池成本就會下降28%。更何況,特斯拉還有自主研發、生產電池的能力?!?/p>

事情似乎也確實沿著“木頭姐”預測的路線發展,最近一段時間特斯拉擴產的消息和降價一樣引人注目。1月12日,有報道稱特斯拉已和印尼政府達成初步協議,將在當地建設第三家海外工廠,計劃產能高達100萬輛。次日,印尼海洋事務與投資統籌部部長也證實,最近已經完成了和特斯拉的新一輪會談。

一邊降價去庫存、搶訂單,一邊開足馬力擴充產能,特斯拉的如意算盤敲得相當響亮。但當特斯拉這只巨型蝴蝶頻繁煽動翅膀,整個新能源車生態就會刮起一陣颶風——處于風暴中心的,還有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們。

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戰會不會全面打響?從現在看,情況似乎也沒有那么糟糕。

價格戰下的中國車企,沉默是大多數

在特斯拉接連降價、訂單暴漲、車主暴怒、資本掃貨等一系列消息的沖擊下,其他競爭對手當然會作出反應。

在特斯拉官宣降價不久后,福特就宣布對旗下的純電車型福特電馬進行競價,各系列車型降幅在2萬至2.8萬之間。11月16日,梅賽德斯奔馳也宣布對旗下的部分新能源車車型進行降價,降幅為5.07萬元-22.97萬元不等,降價力度之大令人咋舌。

將目光放回國內。對于這一場價格戰,本土車企的態度有些復雜:參與的熱情沒有想象中那么高,大部分車企仍處于觀望狀態,更有甚者選擇逆市漲價。

反應最快的跟隨者,是問界AITO。1月13日,問界宣布下調部分車型售價,問界M5EV、AITO問界M7等車型降幅都在3萬左右。官方信息顯示,本輪降價后問界主要車型的售價在25萬-30萬之間,和特斯拉Model 3基本重疊。由此也基本可以斷定,問界本輪降價是奔著搶Model 3生意去的。

1月17日,小鵬也宣布啟動新春優惠,小鵬G3i、小鵬P5和小鵬P7等車型均有參與,最高降價幅度約為3萬元。

不過問界和小鵬不能代表主流做法——至少蔚來、理想、哪吒、零跑等大部分本土車企截至目前都沒有跟進降價行動。

以蔚來為例。去年主推的蔚來ET7自上市以來就沒有官方降價活動,只有各大線下經銷商時不時給予一些優惠折扣。根據新浪汽車大數據中心的統計,除了發售階段售價曾壓到47.9萬元的水平外,蔚來ET7的售價一直維持在49.4萬的標準線上,9-10月黃金銷售期期間一度漲至50.33萬元。

如果說按兵不動是主流,跟風降價也順理成章,那么逆市漲價的威馬汽車就顯得更像個異類了。

1月16日,威馬汽車宣布針對W6、EX5-Z和E.5等多款車型進行漲價,綜合補貼后的起售價上漲1.5萬-2.5萬。據悉,該方案從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但在公布之前已經支付預定金的客戶仍按支付前的原價格交易,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對于漲價的原因,威馬汽車也是相當坦誠:不能再接受越賣越虧的狀況。為了活下去,漲價已經成為最直接、甚至唯一的方法。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威馬的處境也是絕大部分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縮影:利潤率低迷、成本高企、供應鏈并不穩固而且品牌忠誠度不如特斯拉更容易遭到車主抨擊……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特斯拉的降價游戲,“蔚小理”們真的玩不起。

得益于完善的“垂直采購”供應鏈,自研的4680電池、FSD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以及各地超級工廠應用的自動化組裝技術,特斯拉向來被視為“反微笑曲線”的代表,并被不少媒體稱為“新能源界的蘋果”。優秀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先進的生成流程,壓低了特斯拉的成本,也給了其降價的空間和底氣。

以供應鏈為例。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供應鏈本土化率超過95%,大部分一級供應商的倉庫都在工廠半徑范圍500公里內的地區。這樣一來,采購、運輸、倉儲成本和效率都大大提升。

對比之下,中國一眾造車新勢力就完全是另一幅光景了。巔峰時期,特斯拉整車銷售毛利率高達30%,去年三季度則為27.9%。而同期的蔚來、理想和小鵬分別只有16.4%、12%和11.6%,銷量遠超特斯拉且同樣有自研電池的比亞迪也才不過15.9%。

總而言之,對于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的中國造車新勢力來說,降價促銷無異于飲鴆止渴,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蔚來們一樣以不變應萬變,已經是最謹慎的做法。像威馬這樣漲價求生,則預示著企業的經營已經到了相當困難的階段。

從這個角度講,特斯拉掀起的這一輪價格戰,真正的對手或許并不是“蔚小理”或者問界——特斯拉要和成本做斗爭,說到底其實就是和背后的供應鏈企業做斗爭。

供應鏈企業心情復雜,寧王憂從中來?

自從寧德時代創造市值神話之后,躲在新能源車企背后的供應鏈企業就正式走到臺前,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不過最兩年,雙方的關系變得愈發微妙:一方面,供應鏈企業和車企誰都離不開誰,只有緊密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但另一方面,供應鏈企業和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激化,圍繞成本、利潤的分配衍生出諸多分歧。

 

當前激戰正酣的新能源車價格戰,暫時還沒有波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但在高度統一、關聯密切的新能源產業鏈中,牽一發必將動全身,上下游企業不可能在這場價格戰中獨善其身。首當其沖的,或許正是最重要的電池、芯片供應商。

最明顯的變化是,隨著特斯拉降價在短期內推高訂單量,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需求上漲,可能會迎來量價齊飛的現象。國金證券的最新研報就指出,春節后供應鏈價格談判就會基本結束,氫氧化鋰、碳酸鋰等重要原材料報價成為關注焦點。

但供應鏈漲價,和特斯拉的訴求會產生明顯沖突。近期種種跡象就顯示,特斯拉正在密謀擺脫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將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的生產、采購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1月12日,據外媒Autoevolution報道,特斯拉位于德州科博斯克里斯蒂市的煉鋰廠已經悄然動工,預計整個項目將投入3.75億美元,預計在2024年底正式投產。去年年底,特斯拉還傳出將推出全新HW4.0芯片,并將代工訂單交給臺積電,并采用更先進的4nm制程。

連煉鋰廠都準備好了,所有人都在預測,特斯拉接下來將會不斷提高自研電池的使用比例,逐步擺脫寧德時代。

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寧德時代股價意外大跌的時候,就有消息稱特斯拉試圖擴充供應鏈,引入比亞迪作為新供應商。雖然該謠言此后不了了之,但兩大巨頭之間存在分歧也是不爭的事實。

統計顯示,新能源車鋰電池占整車的成本高達42%,遠高于電機、電控的10%和11%。而在動力電池的生產成本中,撇除可以長期分攤的研發成本不談,正負極材料又占據了重要比例。特斯拉一邊放出消息要擴大供應商團隊,一邊建設煉鋰廠,可見是做了兩手準備,在自研電池的道路上蒙眼狂奔。

然而,站在供應鏈企業的角度看,現在還不到離開特斯拉等車企的時候。去年二季度,彭博社爆料寧德時代將耗資50億美元赴美建廠,目標是和頭號大客特斯拉深度綁定,并開拓更多海外客戶。

按照當前的合同,寧德時代和特斯拉鎖定的供貨期限是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仍有很長的合作時間。但從近期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寧德時代也充滿憂患意識,已經開始圖謀后路。

當過往的合作模式出現裂痕,或許就意味著巨變正在醞釀。供應鏈企業和新能源車企的暗中較量誰能獲勝還不得而知,但這一場全力的競賽,或許將帶領整個行業走向新的階段。

寫在最后

在問界宣布降價后不久,某汽車博主通過實地探店等方式得出結論:均店真實新增訂單1個,進店量沒有明顯提升。有趣的是,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該博主的發文,并發表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評論:

“任何車型的第一競品都是該區間銷量最好的頭部品牌。銷量差的產品,沒資格成為別人的競品?!?/p>

要知道,在這位博主的分析中,特斯拉降價直接影響的并非問界M7,而是理想L8。但從李想的評論中可以看到,他對于這種對比或者特斯拉的降價行為內心沒有太大波動,反倒是揶揄了一把問界。在狂熱的市場中保持冷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想仍能表現克制,是一個積極信號。

特斯拉的價格戰能持續多久,或者能否一直保持當前的效果都是未知之數?,F階段,儲存彈藥、堅持原有的發展路線才是正道。當然,如果能借著特斯拉這股東風,學著改善供應鏈體系,對造車新勢力們來說更是一大收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格尔木市| 吴忠市| 德格县| 唐海县| 东乡县| 府谷县| 彩票| 新巴尔虎右旗| 特克斯县| 界首市| 祁东县| 手游| 金秀| 石楼县| 交城县| 无极县| 石林| 库尔勒市| 南涧| 开远市| 甘洛县| 谷城县| 德化县| 承德县| 阿瓦提县| 千阳县| 永登县| 来宾市| 永安市| 体育| 元朗区| 泸定县| 杨浦区| 天津市| 瓮安县| 罗山县| 兰西县| 西和县| 常德市| 灌南县|